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文化和建筑

文化和建筑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3490 浏览:134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建筑与文化之间有着种种的关联。西方人说“建筑是一部石头的史书”,则建筑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了。在各种建筑类型中,贴近生活的各种建筑与文化关系更为紧密。通过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来观察文化之于建筑规划设计的影响,就可清晰地看出文化始终掩藏于建筑发展演变的背后,同时,建筑又始终在显然着其背后深远的文化。
关键词 建筑 社会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建筑语言

一、 建筑的文化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渐渐成为热门学科,一时间文化人趋之若鹜。那么什么是文化呢?人们关于文化的定义迄今己不下于130种,狭义的文化可作“知识”,广义的文化解释则极为宽泛而各异,但多数观点倾向于一种对民族的性格、精神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价值系统。 庞朴先生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一书中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文化,从广义上说,可以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满足这些生活方式所创造的事物,以及塞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它包括着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和心的部分.”建筑学界的人从接受大学教育开始,就被灌输了种种观念,将自己归为文化人之列,而且是顶重要的文化人。这一点可以从古罗马时期就问世的《建筑十书》中得到印证。书中宣称,“建筑师应当搜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勒听哲学,理解音乐,⋯⋯”[3]似乎建筑师是天底下最有文化的职业,所以对建筑与文化进行研究,绝对不算跑题。建筑当然是文化的一部分。属于物质部分。但是,建筑设计或者说建筑创作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的层次上,只注重外在的形式而不涉及心的部分。菲利普·约翰逊在评论雷纳·班能的《最初的机械时代中的理论和设计》一书时写到:“形式会产生出更多形式,而观念几乎对它们没有影响。”但是形式并非以机械的进展方式产生出更多的形式,恰恰是选择何种形式最为合适的那种观念,创造了一个特定时代的建筑,这才是最令人推敲的。建筑史家们将建筑作为最终产品来强调其意义,这是完全正确的。他们主要考虑建筑本身外观如何,怎样建造的以及满足其目的之效果如何。但是,创造这些建筑物的建筑师们,却不得不同样去考虑到更富于哲理的问题:诸如为什么任何人必须选定这一种形式、材料或体系,而不是其它的。这便是建筑与文化最大的碰撞指数在“作祟”。

二、 受地区文化不同影响的建筑

1 越海民系民居建筑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有了质的改变,这一点我以从地方性民居得以体现。中国越海民系是汉民族最早形成的民系之一,中原战乱是民系形成的主要原因。[8]较早期的北方移民是为躲避战乱,南迁并占据了自然地理条件较为优越的江南地区,与当地的百越人融合形成越海民系。较为早熟的山水文化对民居村落及建筑的影响,使民居建筑有了更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多的文化内涵和外延。瞥结出以天井庭院为中心的合院住宅是越海民系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其平面构成可概括为一明两暗型、天井堂房型、天井堂厢型、四合天井型四种普遍类型,其建筑空间型制显得非常成熟;指出堂与天井庭院是民居建筑最为关键的一对空间形式,堂构成文化的核心,天井庭院构成空间的核心。而儒学观念、耕读思想渗入其中,把东方哲学观念和民族人文美学成果引入民居建筑,使民居村落与建筑空间填界得到升华,追求高尚、深邃的意境美,其空间环境显现出高品位的文化特点。

2 清真寺

“清真寺”是中国内地穆斯林民族之一,回族”的宗教建筑,它的整体布局和建筑艺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伊斯兰教建筑有着显著的不同,同时又与中国传统佛、道建筑同中存异。她是中国建筑史,也是世界伊斯兰建筑史上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9]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伊斯兰文化为背景,以中国内地传统伊斯兰教建筑— “清真寺”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发展线索为纵轴;以其形式发展巅峰时期的形态特征分析为横轴;以典型个案分析为剖断面,剥茧抽丝、层层深入地来剖析内地传统伊斯兰教建筑的形态特征,试图找出这一特殊现象的文化本质。从而探索如何实现建筑与地域,建筑与文化的协调共生、和谐发展。在外来强势文化冲击下的今天,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精神,并对如何促进中华建筑文化的“和而不同”确实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3 闽南地区传统建筑

福建(闽南地区)传统建筑依然沿袭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定居后相继传入台湾.现存建筑遗构中既有宋<营造法式>、清<营造则例>的"官式"做法,又有匠师们世代相传、师徒相承的传统设计与施工的民间做法,形成独特的地域工匠技术.无论是城市、住宅与庭园、文教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等类型,还是传统建筑本身的形制、设计与营建方法等。[10]台湾传统建筑的平面类型在福建祖籍地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例子,几乎是原乡形式的移植.同时,台湾传统建筑文化在吸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移植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中,也在寻求表现台湾地域建筑文化的特性,尤其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两地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纷呈多彩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

三、西方文化与建筑的碰撞

西方建筑也同样如此。许多受到这种文化熏陶的建筑师将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社会思想的表达武器。

1 欧洲建筑文化

古罗马时期的巴洛克建筑举世闻名。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建筑、园林艺术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那便是受当时刚刚恢复的国家制度影响其特点是自由奔放,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2 波普文化艺术

西方波普艺术[11]是60年代一种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现象,它继承了达达派的衣钵,喜欢将日常用品、实用物品或工业制品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统统拿来用作艺术品,反映了西方商业文明和消费文化的特殊风貌。最近几十年中,没有任何一场艺术运动比发生在纽约和伦敦的波普艺术运动那样在一个通俗化的水平上与当代艺术、文化如此无法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波普艺术”反映并美化了大众市场文化,并且把一种新的活力注入应用艺术领域。它的艺术的观是积极地鼓励设计师去探索通俗化、粗野的和明快的色彩,使用现有的综合性或者用后便扔的材料,这是一种反映了后现代社会生活特点的创新精神。
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当代西方的建筑成为了世界建筑发展的先导,而中国已经大踏步的走向国际化。城市演变和发展与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文化、建筑审美已经走出塔,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减少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推动城市化建设的良性发展,构筑新世纪全新的建筑空间,是每个城市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最大理想,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崇高职责。

参考文献:
[11 《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李允稣,《华夏意匠》,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4;
[4〕赵冠谦、林建平主编,《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5]贾倍思、王微琼,《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6]张宏。《性·家庭·建筑。城市— 从家庭到城市的住居学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2002
[7]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一版.百花出版社.1998
[8]陆元鼎主编《民居史论与文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9]吴建伟主编,《中国清真寺综览》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10]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 社会科学出版社84年版。
[12] 马丁·阿尔布劳.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3]ANN FEREBER 著:吴玉成译:《现代设计史》,胡氏图书出版社。
[14]李泽厚著:《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94 年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