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军事 >高职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

高职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11291 浏览:458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 要] 面对高职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在教好书的同时,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显得尤其重要;结合高职语文的特点,就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构筑、实施及高职语文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与扮演的角色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高职语文;高职语文教师
[作者简介]杨 柳(1981—),女,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讲师。(江西南昌 330099)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而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程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当代高职学生获取系统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我国历来提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重视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大凡有识之士都表示当代青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做人的问题。作为高职学校,关心青年,教育学生,仅仅依靠政治课、德育课教师的课堂教育,班主任教师的苦口婆心是完全不够的,培养一代青年,关心学生成长,期待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恰恰应当从宏观着眼,不仅要重视建设校园文化,而且要办出高职学校特色。笔者以为其基本内容的构筑应当包括:文化思想的正确导向、文化观念的建立和明确,文化环境的构造和净化、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文化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二、高职语文人文性教学与校园文化

(一)语文学科地位边缘化

长期以来, 受语文学科性质单一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 语文成为升学的工具, 学生忽视了母语的文化特性, 对母语缺乏感情。作为普通高校必修课的大学语文更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逐渐走向边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高职教育的功利性。首先是职业教育的泛技能化。职业教育常常被作为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其次是高职语文教育自身存在问题。语文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学科一样受到技能培训导向压力的困扰, 教学课时少,教师讲授的内容少, 无法走进文化内核。学生学到的内容很少, 浅尝辄止, 无一味强调技巧、技能和技艺,无法接触到文化的精髓, 致使原本精彩纷呈的高职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现代学校的发展活力不仅依赖于物质基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与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好的校园文化能产生一种持久的精神力量, 让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 语文教育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如果校园文化中充满着刻苦奋斗、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 那么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表现为爱学、好学、乐学, 教师也表现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 这些也会给语文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可以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 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二)高职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要树立以人文为中心的教育观。以人为本, 要牢固确立语文课程中“人文”的地位, 主张教师以学生的需要为其存在的基础, 在教育目标和目的上力求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性和美好的精神生活。语文课程的人文营养应该能够使青年学生茁壮成长, 不应将其注意力仅仅集中在知识、技术或技能等内容的学习上, 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批判力。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尽最大努力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自己的素养, 展示自己的人格, 展示个性语言的魅力,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热爱本民族文化。
二要建立人文陶冶的高职语文教学观。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不能只看考试成绩, 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综合素质的高低, 是由教学过程决定的,因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重视教学过程。从教育内容看,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完全服从于考试, 考什么就教什么, 不考的内容一般是不教的,只教那些可能要考的内容。从教学方法上看, 应试教育往往“教不得法”,缺乏学生的主动、直接参与,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老师给的结论,忽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要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不仅教师要转变观念, 学生也要转变观念,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也要转变观念。教师转变观念, 就是要从考虑如何教好, 转变到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好。学生转变观念, 就是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问题, 要主动地学习, 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给的结论。领导转变观念, 就是要改变旧的教学效果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 制订符合素质教育特点的新考评方法和评价标准, 用新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效果。

(三)积极开拓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新课程

语文具有社会性, 语文教师要学会打破课堂的局限, 根据自己的特长,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 积极开拓出一些新的课程,如书法、作文、诵读与演讲、人物评传或影视评论等, 或侧重于情感熏陶, 或侧重于健康, 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品的丰富内涵是由千万个读者赋予的。既然作品的生命在于其内涵的丰富多样,文学教育如果非要以唯一的标准答案为准,那势必会压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文学教育必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个性化解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作品的无限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 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做设计,积极主动地发现, 建构意义, 甚至创造新的意义。
所有这些方面的探索, 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深切体会到语文的人文气息, 并以此为基础, 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 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使我们的人文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科技文明越发展,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人文素养方面的要求也会越高。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大批技术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履行这个使命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忽略了对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的教育时代在发展,“语文学科”也应该应和着时代的节奏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格和精神也同步发展。不要让经济吃掉我们的人格和精神,而是要让我们的人格和精神去指引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晓晶.网络环境下重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 ( 11).
[2]李冬梅. 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探讨[J]. 广西轻工业, 2007, (8),
[责任编辑:欧阳小芹]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