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简析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现代化进展走势

简析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现代化进展走势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25615 浏览:1119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性、信息化、多样化发展的社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都呈现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校 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现代化
项目基金:2011年武汉工程大学重点教学建设工程项目“自主教育背景下思政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作用研究”(项目编号:z2011011)阶段性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极大变化,以及学生自主性、选择性的增强和多样化发展的突出,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正在逐渐摆脱过去的沉闷、单一、枯燥等“形象”,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理念渗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容、方式、体制等各个环节中。相对于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而言,现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理念不仅要与时代背景相呼应,更应具有前瞻性。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面向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通过与我国扩大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大力传播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往往会深受其消极影响,产生盲目崇拜。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始终面临着西方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的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吸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注重民族先进文化的学习和建设,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学生进行导向。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面向市场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人们逐步接受并形成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等。这就要求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和社会角色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也要求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培育和发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面向科技化。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及其广泛运用,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科学主义的倾向又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倡导的价值导向和准则受到淡化与削弱,由此在某些方面产生真理与德行的分离、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人文与科技的分离。例如,克隆技术特别是克隆人使人的基本定义发生改变,作为“母本”的人和克隆人的角色定位将是对传统社会结构和体系的颠覆。又如,由于互联网本身的隐匿性及相关制度规范、教育引导措施的落后,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和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积极介入到新空间和新的社会群体之中,对其进行指导和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目标的现代化
全新的时代背景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目标不仅仅在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更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更高更远的目标。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以促进人的科学发展为首要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要打破过去的局限,注重人的科学发展:不仅要注重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更要注重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引导人们不仅注重眼前发展,更要注重长远发展,在关注现实利益的同时,树立远大目标。在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他还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为最高目标。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则始终置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发展战略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因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反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也要不断地发展和更新。
1.增强大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意识作为一种情感和价值取向,是一种自觉地了解世界、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我们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平等的公正的理解、从而能够宽容地对待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态度,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积极、平和、理性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高品质思维能力。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在必行,“地球村”概念深入人心。我们只有放眼全球,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才能跟上世界潮流,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应与时俱进,增强大学生的国际意识,为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2.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大潮给经济领域带来了新气象,令人瞩目,但是,它对思想道德领域的冲击,却又使人一时难以评判。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进行道德教育时,首先应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问题。第一,应理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要明确,市场经济的负效应,需要有效运用道德因素对其加以抑制和引导。第二,应理解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既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前提,也不能离开市场经济背景。在道德建设中,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3.构筑应对压力的心理防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社会的现实状况给大学生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第一,现代性的发展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在自由选择的背后,自己也要承担后果,因而可能会深深地感到无助、孤单和焦虑。第二,现代性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大大提高,但是却很少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反思和放松心理,使人不明确自己的生活状况和追求目标。而城市化和人口增多导致的人口密集也使得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和冲突增多,从而导致心理问题。中国科学心理研究所“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项目统计数据显示,20岁-30岁的人群居各年龄段压力之首,31岁-40岁的人次之。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内容不能不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范畴,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特别是增强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和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当代青年学生思想需要多样化和个性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特别是青年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的日益强烈,也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更多地采取开放型、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1.构建“主体化”教学情境。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主体性德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主体性德育,是指以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的需要为出发点,教育者通过引导、启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德育要求,以培养创设相应的德育环境,调动和激发人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促进人的品德发展,培养主体性人格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德育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首先可以在课堂上构建“主体化”教学情境。第一,教师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认知。第二,教师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实现自我。第三,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保证。在开发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2.构建“网络化”教学情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的突飞猛进,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壁垒被打破,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必须具备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第一,教师要探索网络教育方法,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第二,教师的网络教育要与现实教育相结合。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心理等问题,很多与网络因素有关,而他们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解决,例如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电子邮件、、微博等网络交流方式与老师交流。因此,教师应结合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网络达到现实教育的目的

摘自:论文查重www.udooo.com


3.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式很容易以书本为中心,脱离学生实际,而“生活化”教学情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多样化的活动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注重在生活实践情境中,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种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道德和法律理论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往、亲历亲为,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本领,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经验,从而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室编.论教育[M].北京:文献出版社,2002:287.
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926.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