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试议倦怠护理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试议倦怠护理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15939 浏览:693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职业倦怠会对学生及教师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护理学教师的特点,借鉴以往对教师职业倦怠概念、测量及成因的研究,总结归纳护理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护理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提供参考。
Abstract: Job burnout would make a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nd teacher's physical-mental health.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rsing teachers and learning from past research on concept, measurement and causes about teacher job burnout, summarize the reas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ob burnout about nursing teachers. It w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job burnout about nursing teachers.
关键词: 护理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Key words: nursing teacher;job burnout;research status
1006-4311(2013)21-0244-03
0 引言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于1974年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引用最为广泛的是Maslach对职业倦怠的界定:“在以人为怎么写作对象的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这三个方面也是最常用来研究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作为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对护理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因此作为护理学教师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而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其本身的身心状况以及学生的发展乃至护理院校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一些研究者已开始关注护理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现将其现状综述如下。

1 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1.1 基本概念 Byme BM.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能力的衰竭。情绪衰竭是教师职业倦怠最突出的特征。其产生过程,研究者的观点各不相同。Maslach认为:首先是个体因长期面对工作对象过度的情感需求,其有效资源逐渐被耗尽而产生的情感衰竭;其后个体减少情感投入,即以防御应对方式使自己远离别人;长期封闭下状态使其实际工作与期望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朱晓颖认为将横断式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可避免在解释多因素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足。[3]中国研究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时间较国外短,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在压力情景下工作时出现的持续疲劳及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2 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 测量教师职业倦怠主要通过量表进

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udooo.com

行。国外常用的量表有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简称MBI)、Pines的倦怠量表(Burnout Measure,简称BM)、厌倦倦怠量表(Tedium Burnout Scale)、职业危机量表(Occupational Crisis Scale)、罗马职业倦怠问卷(Rome Burnout Inventory)、职业效能问卷(Work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应激连续谱量表(Stress Continuum Scale)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测量工具是Maslach的MBI。国内大多数采用MBI-ES来测量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有在MBI-ES的基础上自编测量教师职业倦怠的量表,如王国香等[4]在2003年通过对3个维度的题目进行增删,采用自我效能感和抑郁作为职业倦怠的效标编制了EBI;王芳和许燕[5]在MBI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即知识枯竭。此外,还有李永鑫等人修订的职业倦怠问卷(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简称CM-BI)。[6]

2 护理学教师特点

受国际化及整个社会的影响,护理教育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内容由强调实用技能的培训提高到既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又注重技能操作训练,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目标由单纯为了就业走向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护理学教师不仅具备一般的智力教学能力,还要有具体学科的特殊教学能力。然而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师资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上与规定的护理教师资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偏差。[7]
2.1 学历层次低 学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还能提高护理专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些发达国家要求护理学教师要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8]。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临床教师的基础学历是中专教育,他们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在理论知识和教育方面有欠缺,这对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非常不利。
2.2 缺乏教学能力 教学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体现教师的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9]。而临床护理教师大都是来自护理院校或临床医院的非教育专业的教师,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方面的知识及实践,因此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方法,制定准确的教学和授课计划,也不能将教学与示教行为有效结合,这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护理人才的培养。[10] 2.3 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的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专职护理教师也随之增多,他们在学校担任教学及科研工作,很少参加临床实践,而在临床技术及设备日新月异的今天,必然会造成专职教师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枯燥乏味、理论和实践脱节,这也是国内外很多护理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11]。而临床科室护理教师因不能减少临床工作,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造成教学内容深度及进度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2.4 缺乏必备的职业修养和育人品格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要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护理学与人文科学互相渗透、融合,这就要求护理教师不仅要有专业造诣和教学技艺,还要了解人文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来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真正担负起“育人”的重任。而目前护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狭窄,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12]
教师一直以来被誉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远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尤其是护理学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与护士比起来更受人尊重,怎么写作对象由各色各样的病人变成受过一定初级教育的学生,工作起来更轻松,不用倒夜班,有充足的时间休息,而且每年还有两个大检测期,教师应该感到幸福。然而,由上述分析可知护理学教师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工作起来必然会感到巨大压力。而长时间或强负荷的工作压力最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这也是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研究所达成的共识。

3 护理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3.1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源的,国内外学者将其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13]一是社会环境压力,包括社会期望过高和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到现代的培养社会栋梁之才,无不要求教师要全方面发展,胜任各种各样的角色,这样造成教师工作的复杂度、紧张度及繁重度比一般职业都大,然而社会对教师投以高期望的同时却没有给予相应的理解和社会支持,如社会地位及劳动报酬,最后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打击而产生职业倦怠。二是组织因素,包括组织内部的管理和运行体制、教师在教学中的自由度与自主权、工作负荷、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学校内部的师生、教师间等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等。组织因素是引发教师职业倦怠最直接的原因。三是教师内在的个人因素,包括教师的个人背景因素(年龄、教龄、性别、婚姻、学历)、个体的人格特征、低教学效能感[14]等。四是学生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品行不端、对事情漠不关心及对学习缺乏热情等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最终导致教师产生倦怠。
3.2 护理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理教育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基础,因而护理教师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无形中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职业倦怠。[15]近年来随着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护理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显现,在我国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对护理教师这一群体的研究尚不多见。
3.

2.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护理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关研究涉及的变量主要有:年龄、性别、教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等。不管是临床护理教师还是专职护理教师,40岁左右人群情绪枯竭表现较为严重,在个人成就感和去个性化方面不同研究得出不同的结果,莫合德斯[16]认为50岁以上教师个人成就感最高,40~50岁教师缺乏个性表现最严重,而魏雪梅[17]的研究结果则为35~45岁人群个人成就感最高,不同年龄对教师的去个性化无影响。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总体无差异,但在具体维度上女教师比男教师情绪枯竭更严重。教龄长短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表现为教龄长者个人成就感较高,但情感衰竭较严重的趋向,在去个性化维度上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大多数研究认为高学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比低学历者严重,但余可斐[18]对双师型临床护理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结果为低学历者职业倦怠发生率高于高学历者。在专职护理教师中,讲师职称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职称越高,个人成就感也越高;在临床护理教师中,初级职称者职业倦怠程度较严重,中级职称者个人成就感最高。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教师要比未婚者职业倦怠程度高。此外,工作量、用工性质、所担任不同教学课程也影响着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
3.2.2 工作压力对护理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护理教师的工作压力越大,其职业倦怠感就越严重,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中的情绪枯竭、去个性化两个表现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工作压力中的社会因素、工作负荷及个人特质因素对职业倦怠中的情绪枯竭维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
一些对医学专业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结果显示:低社会支持与教师的职业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倦怠有关,善于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包括主动倾诉、求助及参加各种活动可缓解其职业倦怠;[19]另外,积极地应付行为如解决问题有助于平衡心理,保护精神健康,从而缓解职业倦怠,而消极的应付行为如自责、忍耐、幻想等不利于心理健康,容易导致或加重职业倦怠。[20]护理学教师是医学专业教师的一部分,上述结果可能也符合护理学教师这一群体,有待于进行针对护理学教师的相关研究。
4 小结
随着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护理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护理教师自身的特点使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会对学生和教师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然而,目前对护理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如研究对象范围较狭窄,不具有代表性;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大部分研究只探讨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护理教师的影响;干预措施未实证证实,只是各个研究者在理论上给出一些应对措施等。护理教师的工作态度及综合素质不仅决定着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决定着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因此研究护理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J].An-nual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397-422.

论文大全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