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民族文化 >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创新路径

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创新路径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8122 浏览:319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体育类活动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历史非常悠久,活动项目和内容也很丰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快乐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的今天,大学生的个性更加突出,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延续多年的传统体育类运动会,已逐渐脱离了高职高专院校现行的体育教育方向和目标。建立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文化节,进一步深化拓展大学生素质就显得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高专;体育文化;创新路径
0.引言
大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专业学习时间占在校时间的70%,充足的学习时间,是学生接收专业知识、进行职业化训练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坚实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发展根基,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了保证,国家才有发展的可能。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从自身特点和办学理念出发,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笔者认为,目前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以下称学院)办学规模、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较小,办学特色不突出。因此,从开展体育文化节入手,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平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创新路径深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更能推动学院的整体发展。

1.课外体育活动目前状况

高职高专院校每年的冬季田径运动会和每一学期的球类运动会均属于竞技型课外体育活动,这种竞技型课外体育活动由于缺乏创新元素,往往在开展活动时,变成了“少人赛,无人看”的单纯竞技体育赛会。这是因为运动会都规定了参赛总人数和个人限报的项目数及每项限报的人数,而且比赛项目技术性强、难度大,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这就从客观上限制了参赛者,使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学院运动会成了大多数学生的休息日。学院运动会应该是传播价值观的理想载体,是培养学感、使命感、责任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最佳途径,也是教会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人生以及如何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最生动的课堂。但由于学院运动会片面强调体育的竞技性而漠视群众性,强调功利性而漠视教育性,就使得绝大多数学生丧失参加运动会去体验参与竞争的权利,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体育兴趣,从而在一个人身心发展关键的时期,错失了接受全面的体育教育的良机。

2.课外体育活动理由分析

2.1参与率低,不利于普及

以2010年学院田径运动会为例,学生参赛率为57%,在运动会期间造成了少数学生比赛、多数学生放检测的现象,参与者大多是擅长各种体育项目的学生,违背了人人参与、全民健身的教育思想(原则),不利于全体学生健身活动的开展和活动项目的普及。
2.2项目单

一、缺乏创新感

传统的田径运动会竞技性过强,以单纯的跑、跳、投等竞赛项目为主,项目单调、式样老套、缺乏足够的魅力和生机,不能反映体育教学的效果,不能真正起到推动和提高体育教学的作用。学院各年级、专业之间,男女生人数差异较大,如足球类活动在班级之间难于开展,运动会中10000米长跑运动强度超过了大多数学生的极限,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并带来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健康不仅未能真正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还带来了负面影响。种种不足与弊端,导致了大学生对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失去了兴趣和新鲜感,普遍存在着排斥心理。

2.3缺乏认识,效果不佳

学生在校期间为了完成规定的学分,为了评优、评先进和获取各种奖学金,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课外体育类活动,但部分学生对活动不感兴趣,缺乏对活动应有的认识,没有在活动中得到应有的收获。

3.创新路径

体育文化是一种用运动者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和传承独特的非语言文字文化,包括体育活动能力、体育观念、体育精神。是在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和社会大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受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学校的文化进步与发展,它遵循学校的教学要求,体现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构体,其要素和层次都处于发展的状态之中,并且这些生长的动态要素构成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势。与其它社会文化相比较,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3.1依托社团,开展体育活动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与开展的,不受院系、专业等的限制,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目前学院共12个体育类社团,占全校社团总数的40.8%,社团注册人数最多达900余人。社团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吸引广大学生,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而言,兴趣性较高,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和院级的球类项目运动会,学生只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只给一部分学生带来乐趣和价值,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运动会就相当于放检测。这就要求学校要转变运动会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以体育文化节来整合零散的社团活动,并加强对体育文化节的管理和建设工作,让学生通过共同的爱好点再一次回到运动中来。

3.2依托趣味性,丰富课外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倾向,体育活动如果缺乏趣味性,就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锻炼价值和教育作用。
在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等特点,开展趣味类、时尚类和民族传统体育类相结合的项目,如:抢花炮(壮族) 、跳火绳(彝族)、丢花包(布依族)、花式跳绳(回族)、射箭(蒙古族)、高脚竞速(土家族)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广大师生参与活动,使得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人人得到锻炼,最终加入“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的行列。

3.3依托体育文化节,创新活动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是个开放的体系,大学生体育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决定了它具有其他社团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院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在体育经费、场地、器材、师资等办学条件上存在一定困难,难于实行统一颁布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使正处于生长发育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不能享受应有的体育教学带来的快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学生在课堂学习体育之外,学院可在每年的秋季学期举行体育文化节,设置以板鞋、竹竿舞、高脚等为主的民族体育文化板块,以篮球游戏、足球游戏、排球游戏等为主的体育教学展示板块和以社团活动为主的体育社团文化板块,使得学院的体育类活动和学生的社团活动得以平衡,减少场地和器材的矛盾冲突。通过校企合作解决活动的经费理由,从而提高了活动质量,树立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形象。
4.结论
4.1 开展体育文化节期间遗留的建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标识、符号,凝聚和展示着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大学生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
4.2 学院可在每年的秋季学期举行体育文化节,设置以板鞋、竹竿舞、高脚等为主的民族体育文化板块,以篮球游戏、足球游戏、排球游戏等为主的体育教学展示板块和以社团活动为主的体育社团文化板块。激发学生兴趣,真正体会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远大内涵。
4.3 结合“健康第一、兴趣至上、育人为本”等理念和学院实际情况,将每年运动会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传统的竞技性内容和健身娱乐休闲性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比赛。
4.4 通过举办体育摄影展览、讲授健身知识、播放体育比赛的录相、电影和歌曲,使校园呈现出一派“体育健身、文化育人”的景象。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健康的人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付进军.大学生活动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课外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55-158.
[2]董新光.群众体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责任[J].体育文化导刊,2007.
[3]王乐.大学生社团:理论管理案例[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

7.10.(3)3-80.

[4]陈济川.休闲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5]武刚.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创新路径深思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规范[J].广西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
[6]刘鹏.充分发挥体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7年5月21日第9版.
作者简介:
廖帮进(1983-),男,本科,助教,主要从事高校共青团工作和体育教育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