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社会经济 >分析盈余基于增加价值资产增值率和盈余管理相关性

分析盈余基于增加价值资产增值率和盈余管理相关性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6020 浏览:160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章从增加价值的视角用资产增值率作为表征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指标,探索在不同方向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公司其盈余操控程度越高资产增值率越低,而操控程度较低情况下的适度盈余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资产增值率;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公司,两种程度的盈余操控都与资产增值率正相关。
【关键词】增加价值;资产增值率;盈余管理;操控性应计利润
增加价值反映了企业所创造的能够分配给股东、债权人、管理者、职工、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思想。而操控性盈余管理行为会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流动产生影响。文章根据增加价值理论把单位资产创造的扣除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增加价值定义为资产增值率,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通过研究不同方向盈余管理行为下盈余管理程度与资产增值率的相关关系,探索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作用机制。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检测设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增加价值的含义进行了理论界定并提出计算方法(熊楚熊,1996;楼土明,1996;陈守文,1998;徐鹿1999;朱卫东,2008等)。虽然学者定义的角度不同,但有关增加价值计算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增加价值生产法和增加价值分配法。而从数据可得性、信息的可理解性(朱卫东、许云芳,2010)以及体现企业的多元主体等角度考虑,生产法更适合应用于实际以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普遍存在的,Burgstahler和Dichev(1997)、Hayn(1995)陆建桥(1999)、王亚平(2005)、赵春光(2006)、薄仙慧(2007)等学者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企业

源于:论文大纲www.udooo.com

盈余管理进行研究,且在其存在性方面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论。所以应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计算增加价值时应考虑将企业进行盈余操控所产生的影响排除在外。
盈余管理一方面会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暂时躲过财务危机、减少订约成本、传递内部信息、增强投资者信心等;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如信息失真、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等的消极影响(黄晓彬,2009)。本质上,应计盈余管理的操控不影响公司的流量和内在经济活动但会导致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转移,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模式和盈利情况,进而对企业价值创造产生影响。Riahi-Belkaoui(1996)研究了增加价值与股票回报之间呈非线性的关系。Van Staden(1999)研究了增加价值与股价之间的相关回归关系。但作为利润操控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增加价值创造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当企业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大于0时,认为企业进行了正向的盈余管理;反之当操控性应计利润小于0时,认为进行了负向的盈余管理。有学者提出企业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会导致企业的报告利润增加,通常出现在自身经营出现问题或者为了获取局部利益的企业;而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企业通常是经营业绩比较好而出于利润平滑的目的进行盈余管理。文章认为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出现在经营良好的企业,程度较小正向盈余管理也可能给企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而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情况将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利润操控对企业的影响将导致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或下降,为此提出如下检测设:
检测设1:正向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其资产增值率与其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检测设2:正向盈余管理程度低的上市公司,其资产增值率与其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检测设3: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值率与其负向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负向盈余管理程度的高低对相关性影响不大。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选取2006年以前在中国境内发行的A股非ST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数据作为初选样本,并按如下原则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公司。(2)剔除研究期间实施股权融资的公司。(3)剔除数据缺失和存在极值的公司。共得到2007~2011年样本数据4656个,其中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样本2441家,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样本2215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AR数据库,所用数据处理软件为STATA11.0。
2.变量指标计算。(1)盈余管理程度。使用基于行业分类的横截面修正Jones模型(考虑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对公式(1)进行分年度分行业的OLS回归,将回归估计参数代入公式(2)得到各公司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通过公式(3)计算各公司每一年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具体公式如下:
TA/A=β0(1/A)+β1[(ΔREV-ΔREC)/A]+β2(PPE/A)+β3(IA/A)+ζ (1)
DA =TA/A-NDA (3)
其中:TA为净利润和经营活动流量之差,即总体应计利润;A为期初总资产;ΔREV为销售收入变动额;ΔREC为应收账款变动额;PPE为固定资产原值;IA是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原值;ζ为随机误差项;DA为经期初总资产标准化处理后的操控性应计利润。(2)资产增值率。使用分配法计算增加价值,由于盈余管理会通过改变报告利润影响增加价值向企业自身分配的部分,所以用扣除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增加价值指标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水平。为资产增值率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CT=(CAD+INT+PAY+TAX+RET-DA×A)/EA (4)
其中:CT为真实的资产增值率;CAD为股利即当期派息数;INT为利息支出;PAY为职工薪酬增加额;TAX为当期税费支出;RET为当期净利润留存企业的部分;EA为平均总资产。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行为背后所蕴含的企业操控动机和自身生产经营状况不同,所以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作用机制也不同。将样本分为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盈余管理两组,对两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呈现于表1。两组样本的盈余管理程度都显著异于0,说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确是普遍存在的。而两组样本的资产增值率也显著异于0,说明中国A股上市公司创造增加价值的平均水平处良好。可以看到负向盈余管理组的价值创造能力要高于正向盈余管理组,同时文章对两组样本的资产增值率进行了双样本的t检验结果发现其均值差异显著异于0,说明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企业大多是出于平滑利润的目的其自身业绩比较好所以增加价值创造能力较高。

(二)分组比较分析

文章将正向和负向两类盈余管理方式在各自的程度上进一步进行细分,找到两组样本各自的上、下四分之一分位点形成如表2所示的四个分组。对每组样本进行盈余管理程度和资产增值率的相关性分析并检验其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表2结果显示,进行较高程度正向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其资产增值率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当企业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超出一定的范围时,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将凸显且其自身也很可能是处于经营状况恶化的阶段,在这样的一系列影响下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越会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的上市公司其资产增值率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但不是很显著,可能的原因有如下两方面:首先,程度较温和的盈余管理行为很可能会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企业资金从其他利益相关者短暂流入企业经营活动的运作中,帮助企业渡过暂时难关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其次,由于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消极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盈余管理积极作用产生的效果不明显。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从整体上看,其资产增值率都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但显著性有差异,较高程度负向盈余管理的企业资产增值率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但较低程度企业两者相关性的显著性不高,这说明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企业普遍是经营较好的企业、资产增值率较高。且负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增强公司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因为利润平滑有利于资源在不同年度间流转,从而有利于企业抵御外来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

增加价值立足企业整体而非仅仅股东的角度,增加价值指标可以全面的反映以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文章通过研究基于增加价值的资产增值率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探索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利润操纵行为对价值创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进行不同方向盈余管理方式的上市公司其价值创造能力不同,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其资产增值率显著高于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公司。且在不同盈余管理方向下其盈余操纵程度的不同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盈余管理一直是资本市场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作、股价表现等各方面的影响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结论。文章站

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探究盈余管理行为对其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的利润操控不会对企业产生消极影响反而会有助于企业的价值创造,而严重的恶意的盈余操纵将会导致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下降。这为全面认识盈余管理行为以及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楼士明.论增值会计[J].会计研究.1996(11):25~28
徐云芳,朱卫东.基于增加价值的职工所得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0(10):87~89
[3]李增福,曾庆意,魏下海.债务契约、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J].经济评论.2011(6):88~96
[4]李吉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9(1):8~40
[5]蒋健.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价值创造与绩效评估[D].天津:南开大学.2008:18~2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