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探究大众化大众化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路径选择

探究大众化大众化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路径选择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27695 浏览:1220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目的统一性与影响手段的一致性,使两者归于人的全面发展。当前,认清大众化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矛盾,有利于从校园文化不同层次上做好“两个方面”、“三个一定”、“四个必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
1006-9682(2012)09-0056-02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campus culture as a kind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by the unity of purpose and means of influence through consistency, and the two attributed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we must identify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nflict. It is conduciv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as a carrier. From the campus culture to do “two aspects”, “Three will” and “four must be” at different levels,so that the two organic combine to form a positive interaction mechani.
【Key word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ampus CultureCarrier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面对教育对象、教育功能、实践载体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践中就要紧密联系实际工作,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藕合之路。

一、“殊途同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关联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畴,两者的研究对象、内容、功能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目的统一性与影响手段的一致性,两者由“陌生”走向“共通”,归于人的全面发展。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目的统一性

两者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人,两者共同的目的都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具有较强的目的统一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特色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导向,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遵循国家和党的教育方针为前提,两者共同致力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高校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影响手段一致性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文化的渗透性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内渗性;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手段也具有内渗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仅仅依赖灌输达到目的,必须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塑造。因此,两者中教育客体都不能一蹴而就地接受教育主体的影响,要通过影响手段—内渗为主—连接主体与客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意义。
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导向、调适、凝聚价值上主导着校园文化的发展路径,而高校校园文化则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多层次上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大众化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矛盾

当前,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不仅意味着教育对象数量的剧增,更意味着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等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学生类型多样化、素质状况差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个体诉求复杂化等。这种强化差异,强调特色与共存的校园文化大环境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据调查,无论高校还是市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只有15.8%,明显低于改革开放前的66.4%,整体呈下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作用机制缺乏探索,导致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矛盾重重。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脱节:当前性与未来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当前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联系真实与现实世界,对新的思想与观点、见解与问题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增强人们对现阶段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未来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有预见未来的情形和超越现实的眼光,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预见其发展态势,运用超前于受教育者现有思想觉悟水平的先进文化去提高人们的觉悟,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重矫正、重反思事后的情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命性来源于其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它不是超然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于人类社会实践之外的玄思遐想,也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冰冷的逻辑,而是深铸在人类社会实践之中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科学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互掐: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

一直以来,高校校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局限在课堂上,我们称为课内教育。它具有知识性、权威性和服从性,注重学生认知性的教育;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课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上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具体体现,是高校校园文化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主动性和丰富性,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课外教育“不仅把学生看做一个知识的学习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个体。”[3]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需要课内教育,而是统筹两者的结构比例,将它们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对峙:单向灌输型与多样渗透型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强调教育者的单向硬性灌输,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只重视道德理论的说教,却忽略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只重视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却忽视了教育客体的个性要求;只强调知识的单向灌输,却忽略启发式的能力培养。这种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高校校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渗透型,则侧重于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特点方面的叠加与关联,通过多层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交叉与整合运用,推动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失衡:政治性与教育性

高校校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政治性为主,只强调效果上的方向性,总给人枯燥乏味的应付感,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功能。这会产生两种现象:一是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二是使受教育者产生社会情绪疲惫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政治性与教育性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三、文化建构机制:高校校园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是高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一般来说从构成上看,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方面。以高校校园文化为载体来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就必须从校园文化的三个层次层层推进。

1.高校校园物质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空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作为校园文化的“硬件”,主要是指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怎么写作、文化传承创新所需要的物质设施与设备和物质生活环境。通过使“固态”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转化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环境,真正实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从而把课内、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于其中。
第一,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已从狭小的教室向“无网不入”的互联网转移。“学生在网上听到的不仅仅是党的声音,而是来自全球的声音。”[4]校园文化建设者要通过创建互动式、跨时空、共享性的教育网站;网上心理咨询;怎么写作等多种形式,建立由“平面”到“立体”式的网络体系,培养大学生网络法制和道德观念。
第二,发挥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教育意义,通过运用艺术表现手法(雕塑、壁画等)来表达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文化名人、重大事件、标志性LOGO等,深度刻画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写意性,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2.高校校园制度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机制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制度文化载体是指高校各部门、各单位对校园中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以及使这种外在制度内化为全体师生个体意识的机制。
第一,必须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制,设置统一的领导与协调机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职能与职责,建立以专职教师、学生骨干为主体、多方面力量协调一致的教育组织。
第二,必须实施管理机制,重视学生自我教育。推进和完善学生党员骨干责任制度,贯彻“支部建在班上”的学生党员组织工作模式,加强学生组织与社团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第三,必须创新激励与监管机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明确教师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予以工作量计算,大学生必须取得一定的第二课堂学分,以及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应急突发机制。
第四,必须加强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建设。明确经费投入比例标准制度,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齐、配强各二级院系专职团总支书记,配齐、配强专辅导员队伍。

3.高校校园精神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精神文化载体主要体现于学风、教风和校风之中,表现为师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规范、课外文化、人际关系、舆论导向等,一旦形成,必然内化于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之中。
第一,要弘扬文化发展主旋律。发挥“两课”主渠道和高校校园文化主载体的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推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推进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第二,要体现时代人文精神。面对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式体系”教育方式,重视人格价值和主体意识的实现,培养人的现代化观念和精神。
第三,要彰显高校特色文化品牌。重视校园特色人文环境建设,通过校史课程、资料陈列、文化艺术活动等,探究高校特色程与学者风范,继承与创新高校优良精神传统,孕育大学生爱校如家的深厚情愫和校园精神信仰,维护母校声誉,促进母校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辽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J].求实,2005(1)

2 柯文桂、吴静波.强化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2002(2)
3 官秀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4 徐桂红、李涛.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工作,2004(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