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公共关系学 >关于提升学生体质需要全社会给力

关于提升学生体质需要全社会给力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26416 浏览:1208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13年起,我国将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向学生和家长通报测试结果。教育部每年还将在各省抽测学生,如抽测数据与地方提供数据出入巨大,将对该省份亮“黄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下,很多学生缺乏健身热情,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仍然十分明显,很多中小学校对体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体育课往往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甚至,在当前土地资源严重紧张的状况下,有的中小学校的操场都被挤占……社会各界人士都认为,凡此种种现象都亟待转变。
“社会不功利,学生有活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形成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学校要开足上好体育课,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要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创新体育教学,凡是学生喜欢的锻炼项目,凡是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内容都可以进课堂、进操场,让每个学生学会一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同时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加大学校体育投入,抓好体育场地设施达标建设,多渠道配备好体育教师,切实把每天一小时锻炼作为刚性要求,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体育锻炼,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运动。加快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过程管理。全面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测试质量监控,保证测试质量。营造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2012年12月27日,广州市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司长王登峰对大学生长跑猝死事件频发痛心疾首。王登峰认为理由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定会遇到这样的理由。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整体体质情况却在逐年下滑,这是一个全球性理由;同时,我国还有一个具体的理由,即浮躁与功利。现在大家以为让孩子多学一分钟,就能多考一分,这是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一位学生家长说过一句话,“家长不功利,学生有活力”。其实,不光是家长,还有我们的校长、局长,只要我们这些“长”,我们社会不功利了,孩子就能有活力了。所以体质下降涉及评价体系理由,一个孩子的体育成绩在他的升学、发展、评奖、评优的各种考核中占的比例很低,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体系中几乎不占分量。于是,对于体育锻炼,校长不重视、家长不重视、政府相关部门不重视,所以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是全社会的责任。
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显示:近视、肥胖、低体重等已成为全国学生普遍存在的理由。江苏省实施学生体质监测多年,此类状况依然严重。如:2012年5月7日公布的资料显示,该省学生“小胖墩”现象略有缓解,而“小近视”正加剧发展。该省学生肥胖率、超重率比2010年分别降低了0.6%和1.4%,但学生近视率仍维持在高位水平,且低龄化倾向明显。2011年,该省大中小学生(7至22岁)的近视率为67.8%,比2010年增加了

4.4%。

专家指出,学生近视的形势已非常严峻,应组织校长、校医、班主任、家长、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分形式的爱眼科普教育,提高认识,普及防近知识,营造良好的防近氛围。让大家都了解近视的危害,如何预防近视,掌握近视的防控策略和科学用眼策略。让家长了解正确的家庭用眼模式,近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因素。强化家长意识,明确家长责任,做好家庭配合和防护,转变学生群体目前不健康的各种生活方式,并切实营造一种全社会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体育教师缺编与“不受欢迎”
2012年12月1日,清华大学马约翰体育教育思想和学校体育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负责人透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
自2007年开始,教育部开始在部分省市试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要求各所学校每年至少对全体学生做一次测试,将结果上报教育部。有资料显示,过去5年汇总的情况,整个上报率约保持在50%,其实际情况和统计数据有明显差距。
在谈到学校体育教育时,该负责人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编制总体超编100多万,但其中体育教师却缺编30多万,这一结构性理由是莫大的挑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无法做到配齐体育教师的条件下,首先要保证学生上足、上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
《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体育教师缺编严重这一情况外,还有家长和学校对体育课普遍轻视,担心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受伤,家长纠缠不休以及害怕承担相关责任等因素,影响着体育教育的正常开展。
张贵明是成都某重点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尽管从教只有1年多,但他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艰难有很深的感触。“首先就是体育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我们学校有6个体育老师,教30多个班的学生,平均每天要带4节课,而且体育老师一般在学校里都还要兼一些其他的工作,精力难免不济。而且体育课准备教学方案很是麻烦,同样是教跳远,不同的年龄教法都不一样,每天4节课,怎么可能有时间来做出完善的教案?这样的情况,带来的必定后果,就是如今中小学的体育课都很‘水’(水是成都方言,意思是差劲,走过场)。”他还坦言,目前体育教师普遍知识面狭窄,也是造成中小学体育课“水”的理由,“抛开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体育老师不谈,即使是体育院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知识面其实也很有限,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只专修一个项目,其他的项目往往是点到为止。”因此,即便是对学校现在的体育老师,也存在一个再培训的理由。
2012年9月,杭州市某小学任命一位体育教师担任三年级班主任,竟提升学生体质需要全社会给力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然遭到了22名家长的联名反对。这些家长的理由很简单:体育课是在室外上的,体育老师怎能关注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孩子是要参加考试的,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影响的!于是,尽管这位体育教师的表现很优秀,曾获得多次奖励,很受学生喜爱,但也在上任没多久,就无奈地“被下课”。而这,也是中国社会多年来形成的“学科歧视”的最典型表现。这种类似的现象,张贵明也深有体会,“就连学校里的不少老师也都从骨子里认为,我们体育老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育老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体育课的时间也经常无缘无故地被其他科目挤占。”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认为:“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全科教育,没有规定只有教语、数、外的教师能当班主任。班主任起到的作用是班级管理,体育教师当班主任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提升学生体质任重道远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推动会副会长蒋效愚说:国外重视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先例很值得借鉴。美国1980年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理由,专门做出报告《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提出了10年发展目标,即到1990年全国要有60%以上青少年(10至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由于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目前这一比例已达80%以上。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现代生活方式之一,已经渗透到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并成功转变了人们培育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毅自信的性格。 法国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故乡,顾拜旦于1919年提出了“一切体育为大众”的口号。1984年法国颁布《体育法》,规定“体育活动是每个公民身体协调发展、保持健康和增强体质的基本因素,也是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有专家指出,应该高度重视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教育的连贯性,要保证小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至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
我国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不仅要有竞技体育的辉煌,更要有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做基础。保障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长盛不衰的战略理由,是关系中华民族保持持久生命力的百年大计。
少年强则中国强。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是需要几代人持久努力的战略任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组织人员训练、测试,录入数据再分析,人力消耗也很大,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目前状况,以寻动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此项工作从小处说对学生成长有益,长远来看利国利民。如果学校能把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常抓不懈,教师静心去做,在实践中发现理由,不断探究解决理由的策略,学生体质何愁不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