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师资队伍建设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师资队伍生

师资队伍建设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师资队伍生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20103 浏览:857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我国第一批“卓越计划”高校之一,上海电力学院近年来在如何建设一支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做出了有益探索,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关键词:建设卓越工程师高校师资队伍
为贯彻落实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在2010年推出了“卓越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宗旨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我国第一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之一,上海电力学院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如何建设一支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其特点一是行业企业要深度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二是学校要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学校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按照“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其显著特点,要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必须首先建设一支既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背景和能力的师资队伍。即是说,“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师资队伍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具有较为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世界著名的工程师Theo do rev on Krmn曾指出: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事物,而工程师创造世界上从未存在的事物。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有突出的工程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突出的创新思维,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不甘平凡,标新立异;其次,能够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具有优异的创新思维方式,养成优秀的创新习惯;再次,能够在工程领域的实践、应用和技术开发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显著的创新性成果。教师要拥有突出的工程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必须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为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比较坚实的工程实践背景,深刻了解工程实践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该领域工程技术的新要求,及时掌握工程科技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并且具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尤其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广博知识。
2.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背景和能力。欧美国家工科院校招聘教师,要求必须具有在相关企业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最好具有工程师的资历或背景。比如按照德国《高等教育总法》的规定,应用型和工科类大学教授的聘任要求在技术开发或应用方面具有至少5 年的工程实践经历或职业培训经验,其中至少有3年非高等教育工作的经历,并做出突出的成绩。为鼓励教授开展产学合作尤其是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有的联邦州还规定, 应用型和工科类大学的教授每4 年可以申请6 个月的学术检测,专门深入到相关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或研发过程中的难题。由此可见,世界各国对培养工程师的工科院校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和背景,都是有很高要求的。因此,按照我国“卓越计划”的要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必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背景。如果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要培养出具有很强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不可想象的。
3.具有将科技研发能力转化为工程教学的能力。要培养卓越工程师,仅仅具有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丰富的工程实践背景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必须同时具有将其转化为工程教学的能力。一是要善于将最新的科技研发成果及时应用到课堂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目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是,大学教材却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有的教材甚至仍然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科技发展阶段。因此,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一定要有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课堂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二是要善于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运用于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现场指导学生多思考、勤动手、善创新,以此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和背景的教师严重不足。近年来,上海电力学院引进教师要求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但对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和背景并没有严格要求。据统计,三年来共引进青年教师100多人,其中具有在企

中国论文中心www.udooo.com

业一线工作经历或者具有工程师背景的仅有十几人。整个工科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0余人,其中具有在企业工作经历(包括在企业实习实践半年以上的教师)或者具有企业工程师专业背景的教师不足80人。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严重缺乏企业工程实践的经历。随着出生于50年代、具有丰富企业生产实践经验的老教师陆续退休或退出教学科研一线,更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行业特色逐步弱化现象的发生。显然,靠这样一支教师队伍是很难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
2.教师的工程应用和产学合作能力不断弱化。2000年之前,上海电力学院归属国家电力部管理,和电力企业同属一个系统、同一隶属关系。由于这种天然的关系,那时的校企关系形同一家,产学合作非常的密切,教师在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的同时,自己也不自觉地成为了非常称职的“企业工程师”。但是,属地化管理以来,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量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使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经历和背景不断弱化,产学合作的能力不断下降。学校的科研统计数据表明,过去学校的横向项目经费占学校科研经费的比例一般在70%左右,近年来却下降为30%左右。上世纪90年代学校青年教师曾经承接过电力企业近千万元的大项目,但是,属地化管理以后再也没有承接到超过500万元的大项目。产学合作能力的下降,给“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带来隐忧。
3.教学方法和内容严重滞后于生产实际。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国能源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代表新能源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世界上独领。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之中,一批批超大火力发电机组纷纷上马。但是,划归地方管理以后,原有联系紧密的校企关系不复存在,直接的后果便是高校信息反馈滞后,跟不上电力行业改革的步伐,大多数教师游离于电力和能源改革的大潮之外,导致新能源和电力行业的改革发展没有在大学教材中得到及时反应,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二是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有效指导。由于多数教师本身就没有企业的工程实践背景,对企业一线的生产、运行、管理等情况不甚了了,根本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指导。“卓越工程师”缺乏卓越指导,培养质量如何不得而知。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