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人生哲学 >谈谈生态岩佐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

谈谈生态岩佐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11714 浏览:473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策略对生态危机的理由进行深入剖析,以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和对策。岩佐茂是日本探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进展到“马克思的生态学”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岩佐茂思想的探讨不仅能为国内生态马克思主义探讨添砖加瓦,而且对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现实的启迪作用。岩佐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以实践唯物论的角度为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做了很好的辩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深入剖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指出了资本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对立;提出了“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生态社会主义”的论述创见。论文共有四章: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探讨作用,岩佐茂介绍,国内外探讨近况,以及论文的探讨策略和基本思路;第二章以历史背景和论述基础两个层面探讨了岩佐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缘起;第三章梳理了岩佐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即“制约自然”实质上是制约人与自然的联系,资本逻辑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实现生态保护要构筑“生活的逻辑”,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危机的出路;第四章对岩佐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做出了评析:首先论述了他在论述上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及不足,其次,得出了他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点“生活型社会”的启迪。岩佐茂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述虽然有其合理性和独到之处,但他所秉持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偏离了马克思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时仅停留在论述和现象层面,并未动摇资本主义的制度根基;他的生态社会主义构想由于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妥协而流于空想。岩佐茂的生态哲学观点缺乏鲜明性,重具体细节而轻逻辑系统,总体上相对中庸。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文岩佐茂论文生态危机论文资本逻辑论文生态社会主义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8

    1 绪论8-14

    1.1 选题背景和探讨作用8-9

    1.2 岩佐茂介绍9-10

    1.3 国内外探讨近况述评10-12

    1.4 探讨策略与基本思路12-14

    1.4.1 探讨策略12-13

    1.4.2 基本思路13-14

    2 岩佐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缘起14-23

    2.1 历史背景14-15

    2.1.1 全球规模的环境破坏和绿色运动14-15

    2.1.2 二战后日本国内的产业公害及反公害运动15

    2.2 论述基础15-23

    2.2.1 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16-18

    2.2.2 环境学18-20

    2.2.3 其他生态环境思想20-23

    3 岩佐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23-36

    3.1 “制约自然”的实质——“制约人与自然的联系”23-25

    3.1.1 马克思实践唯物论中的“制约自然”23-24

    3.1.2 恩格斯的“统治自然”24-25

    3.1.3 “第二种劳动观”下的“制约自然”25

    3.2 生态破坏的根源——资本逻辑25-30

    3.2.1 日本国内对“公害”的界定及其理由的探讨25-27

    3.2.2 资本逻辑及其主导下的生产生活方式27-28

    3.2.3 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对立28-30

    3.3 生态保护对策——构筑生活逻辑30-33

    3.3.1 包含“人的尺度”的环境观30-31

    3.3.2 环境优先的生产体制31-32

    3.3.3 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32-33

    3.4 生态危机的出路——生态社会主义33-36

    3.4.1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33-34

    3.4.2 生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34

    3.4.3 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生态社会主义34-36

    4 岩佐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评析36-46

    4.1 论述贡献36-40

    4.1.1 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进展与深化36-38

    4.1.2 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述的丰富和延展38-40

    4.2 不足之处40-43

    4.2.1 二元对立的自然观40-41

    4.2.2 生态价值观上片面强调自然的外在价值和“人的立场”41-42

    4.2.3 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妥协使生态社会主义流于空想42-43

    4.3 对建设中国特点“生活型社会”的启迪43-46

    4.3.1 以生活逻辑统摄资本逻辑,回归生活本体43-44

    4.3.2 改善社会进展评价指标系统,使科学进展观落到实处44-45

    4.3.3 重视公众参与,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45-46

    结论46-4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