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文学理论 >外延文化科技内涵和外延

外延文化科技内涵和外延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5363 浏览:193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化科技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明确文化科技的概念是其文化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前提。本文由文化和科技的概念入手,分析文化和科技的关系,从而阐述了文化科技的内涵和外延及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科技;关系;内涵;外延
:A
一、引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抓住科技发展进步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和《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中也强调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增强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该说文化科技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党和国家寄予了殷切希望的重要领域。文化科技要发展,首先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文化科技?文化科技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只有解决了文化科技存在的根本性概念问题,才有可能抽丝剥茧、由外即里、从复杂的现象和表面中跳出来,找到文化科技发展的实质性问题和解决方案。文化科技是文化和科技的简称,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来明确文化和科技这两个概念。

二、文化和科技的定义

1.文化
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和内涵。一个概念的内涵指它的定义,而定义必须揭示这个概念所指该类事物的本质。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这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要弄清楚一个概念的含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义必须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着手。
由于文化本身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将文化给出一个准确地、清晰的定义。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200多种。不同的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几乎各种论著都指出:文化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社会学卷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由此定义可以看出文化的广义含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与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或可认为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同志在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三者并列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段讲话将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并列,就是承认文化不是经济、政治,而是经济、政治以外的东西,即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恰符合前面提到的狭义文化的理解。有了这个认知,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弄清楚它的内涵,即它的本质。因此,文化的内涵就是: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活动的反映。
文化的外延则不是很容易弄清楚的,无法把文化所具有的具体的分子一一指陈出来,惟一的办法只能是根据其内涵来分门别类地列举其各个组成部分。因为文化是一类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文化的外延表述为若干类文化现象。为了对文化的外延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理解,有学者用以下的文化现象来说明文化的外延问题:第一类文化现象就是科学技术(这里指的主要是自然科学技术),它是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的直接反映并直接推动生产的发展,为了发展我国生产,我国应大力建设我国科学技术。第二类的文化现象是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第三类文化现象是政治法律思想和理论。第四类文化现象是语言文字。第五类文化现象是道德观念、善恶标准和道德理论。第六类文化现象是宗教现象。第七类文化现象是文学艺术。第八类文化现象是哲学和社会学说。第九类文化现象是教育和教育思想。第十类文化现象是新闻出版事业。第十一类文化现象是公共文化设施及其活动。第十二类文化现象是民间文化。以上所谈十二个领域都是作为现实的经济政治之反映的文化现象,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文化中当然还包括从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因素,即传统文化因素和从国外传播进行的文化因素,特别是西方文化因素。
2.科技
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称,指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三、文化与科技关系

明确文化和科技的概念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文化与科技的关系,以便准确地定义文化科技的概念。文化与科技有着非常密切的互为支撑和互相影响的关系。两者相容相生,不断融合促进。不论是精神文化、社会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明显存在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文化与科技割裂开来看,是犯了粗暴“二分法”的错误,文化与科技是不可分割的。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既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对文化的强有力驱动作用、支撑作用和提升作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科技的发展,都会促进文化的飞跃发展,产生新的文化业态。比如,当古登堡发明了金属印刷机,就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使得印刷文化和书籍文化得到了巨大的释放。而当收音机、电视机等技术的发明,则带动了广播电视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得音视频内容的传播范围得到了有力的释放,从而使得电视文化逐渐成为现代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网络文化这种新业态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新形式。现在的电影、电视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大胆运用电脑制作虚幻场景,吸引了成万上亿的观众,在使观众获得情景交融的美感、深化主题的同时,也使投资商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电影《阿凡达》。文化发展为科技发展建立了重要基础。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互相促进的发展领域,没有社会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科技也难以获得发展的土壤和应用的空间。文化的发展不但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也影响着技术的选择与发展路径,进而对社会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从文化与科技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看出,就宏观层面而言,文化与科技融合就是通过将各类文化元素、内容、形式和怎么写作,与科学技术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有机结合,提升有关产品的价值与品质,形成新的内容、形式、功能与怎么写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的创新过程[3]。因此,文化和科技融合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社会各层正按照党的决议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加快“文化科技一体化”,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文化科技的定义

1.文科科技的内涵

文化科技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据1990年《文化科技工作管理办法》之描述:文化科技是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艺术科技,文物保护科技,图书馆科技,外文出版、印刷、发行科技,文化设施、设备、器材的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及其他文化科技。笔者认为,文化科技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与某一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理解其内涵首先要正确认识文化科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其次要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技术发展水平现状和战略目标。再次要把握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定位、产业特点和企业规模及企业现有创新能力的不同。总的来说,文化科技的本质是一种怎么写作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工具(手段)。其特殊是因为它具有动态特点和时代特色,不同时代表达不同的文化,其作用不同,怎么写作对象不同。

2.文化科技的外延

如果说文化科技是一种怎么写作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工具,那么我们可以从文化科技怎么写作或研究的对象来介绍文化科技的外延。根据文化科技的相关的国家政策以及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我们认为文化科技应该主要关注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的相关科学技术,而不是将文化科技的着力点放在物质文化这个更为物化和宽泛的层面上进行考虑。而在社会文化的层面上,我们也不应该重点考虑诸如法律、政策、政府机构等具备强制性色彩的社会架构所带来的各种文化物化产物。因此,我们认为,文化科技所关注的对象就是“怎么写作于意识形态,有助于意识形态,特别是有助于非强制、非结构化的意识形态的表现、表示、表达、传播、影响、传递、认知、理解、认同相关的物化文化形式及内容发展的各类科学技术”。在这里,文化科技的研究对象有着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层,文化科技的功能和作用必须是有助于意识形态的。这就意味着直接的物质文化中所蕴含的科技,由于其最终的功能或并非弘扬意识形态,因此可能并不是文化

源于:大学生论文www.udooo.com

科技所需要进行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比如,任何工业产品的制作,其实也蕴含了相应的文化成分,形成其独特的工业产品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往往是从实用角度、从消费角度进行考虑,并没有同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有明显的关联,即使在其中添加了很多新的科技元素和科技成分,这种产品所关注的科技,依然不能够看成是文化科技的组成部分。但是,在电影电视的内容制作中,电影内容明显传递着制作者和管理者的思想,同整个社会环境中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思维方式、道德紧密关联,而科学技术在电影电视中的运用,能够明显提升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元素在表现、表示、表达、传播、影响方面取得的效果。此时,我们从目的论的角度看,是否是文化科技,首先要看其是否是有助于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
第二层,文化科技必须依托相应物质化的文化载体,而不能孤立存在。由于科技是个实际存在,是改造自然世界的方法,是形而下的。而文化本身则是来自人文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东西,是形而上的,物质只是文化的一种表象。那么文化科技就必须首先符合科技存在的客观规律,认定其存在具体的物质形式,这样才可以避免将文化科技的着力点转入形而上的领域。由此,诸如艺术形态的系统论等科学理论体系梳理和建立,并不应属于文化科学需要主动研究的范畴,只有当艺术形态的方法论能够指导艺术内容创作的物化和最终实体化时,这种科学理论才能够成为文化科技的主要研究内容。因此,文化科技的对象研究还主要是针对“物”或“实体”的研究,而不是针对更深层次的形而上的研究。
第三层,文化科技对非强制、非结构化意识形态的物质形式产生作用。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有很多种,政府体制和结构就是属于结构化的意识形态的物质化表现,而像法律就是意识形态的强制部分,对于各类法律的物化形式,比如法具、刑具、警具的科技化,则不属于文化科技需要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而像适合国家机关、行政机构、管理体制等物质存在,虽然其属于意识形态的物质化表现,但是由于其已经相对系统化、结构化,也不属于文化科技所研究的部分。文化科技所涵盖的文化领域,应该是教育、艺术、科学、旅游、新闻、出版等意识形态相对宽泛的领域,而不是类似法律、行政之类的已经强制化、结构化的东西。

3.文化科技的发展目标

由于文化科技怎么写作于意识形态,怎么写作于文化发展,因此必须要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作为文化科技发展的根本任务,文化科技必须承载于文化内容的物化形式上,文化内容在生产、创作、传播时也必须遵守这一根本任务。因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文化科技所必须要完成的根本任务。所有文化科技发展的形式、内容、状态,都必须以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种需求既包括数量上的需求,也包括了质量上的需求。文化科技满足文化需求中数量需求,主要是面向文化事业领域的科技需求,提供更具备普遍性、基本性、成本性的文化需求,而文化科技满足文化需求中的质量需求,则主要是要面对文化产业中的科技需求,提供创新性、差异性、独特性的科技需求。
文化科技应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成为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文化怎么写作,助力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和体制改革,催生新兴文化业态,发挥对文化发展的未来和方向的支撑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article/zxxw/201110/2011100001482

4.shtml.2011—10—26.

黄楠森.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A].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一辑)[C].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
[3]姜念云.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意义与目标[EB/OL],http://bbs.sciencenet.cn/blog—355—541530.html.2011—02—2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