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美术教学 >试议提问巧设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

试议提问巧设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6288 浏览:216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存在着无效提问的现象,而这些提问,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启发思维。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堂提问,并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问得巧妙,问得有水准,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巧设问题有效高效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更应关注教学的综合效率,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开发学生的思维。但实际上,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存在着无效提问的现象,有些提问过于简单,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没有思考价值;有些提问空泛、难度大,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还有些过于琐碎频繁且无意义。以上这些提问,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启发思维。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课堂提问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问什么、怎么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关键是要精心设计好问题。从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中认为:要结合文本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巧设探索性问题

一篇课文的许多细微之处常常隐藏着疑难的问题,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领悟文本, 紧扣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巧妙设计出一两个探索性的具体问题,给予学生明确的思考方向,使学生思维的神经被课文内容紧紧吸引, “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深入解读课文,感悟文本,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效果。
教学《孔乙己》,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为什么孔乙己穿了长衫却站着喝酒?他“唯一”在何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学生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能把握住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小说的主题、人物性格也就明朗了。可见,这两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分析、把握文章的钥匙。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可这样设计问题:“菲利普夫妇是怎样对待亲弟弟于勒的?他们变来变去,一直在变的是什么?唯一不变的又是什么?”

2.巧设体验性的问题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导致阅读体验千差万别。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差异,珍视每个学生独特的生活经历、感受理解,巧妙设计出蕴含学生感受生活的体验性问题,用这种问题给学生搭架一座与课文作者、与他人对话探讨的桥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以达成对学生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由此,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最容易触动学生的问题。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后,可这样问:“鲁迅一直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因为他觉得先生能时刻给他激励和鞭策。你在自己的床头张贴谁的照片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呢?”课堂教学借助这些巧妙的体验性提问,创设一种情感气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经历生活、积累感情、丰富体验,提高了对文本、对生活的感受力。

3.巧设品味性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要达成这一目标,核心就是要学会“品味语言”,语文教学往往就是要“咬文嚼字”。 很多经典的课文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蕴涵着深刻的含义,体现作者的匠心及高超的语言表现力。教师要注意挖掘课文中这些典范而精妙的语句,设计好问题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语言细节去理解、分析、推敲、比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从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再以教学《孔乙己》为例,可问:(1)孔乙己付酒钱的动作“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能否换成‘拿’字?;(2)一“排”一“摸”两种付钱的动作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领会到:“排”字把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摆阔气的那种悠闲自得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非常准确地塑造了人物性格,换成“拿”就没有这种效果。而“摸”,与“排”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的揭示了孔乙己被打受辱的狼狈相。文章主题便不宣自明。

4.巧设延展性问题

也就是说,教师要联系课文内容巧妙设计延展性问题,用问题串起同类课文的比较阅读,用问题为学生铺就一条由课内通往课外阅读的兴趣之路,把学生思维拓展到开阔的阅读上。
例如在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以这首诗为“引子”,迁引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一系列古代送别诗,设计问题以便让学生比较这些诗中各自抒写了诗人怎样的离别之情。通过这样的“引”,使得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堂提问,并巧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udooo.com

妙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问得巧妙,问得有水准,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提问有效,课堂教学高效,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务必努力做好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