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国防教育 >简论我见开展地理绘图教学之我见技巧

简论我见开展地理绘图教学之我见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14286 浏览:599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地图以丰富的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了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也包含了很多地理

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udooo.com

特点和地理规律。而绘图能力是地图学习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因为通过绘图,一方面可以把获取的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加深记忆,提高地图记忆的精确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绘图是对读图的提高和再创造,是提高学生分析地图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所以我在平时利用课堂和地理课外活动,积极开展地理绘图教学,非常注重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

1.经常利用地理板图、板画进行课堂教学

地理板图、板画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现在利用多媒体可以设计出更加准确、精美的图画,但是老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画,视听结合、重点突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印象深刻;更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绘制地图建立了初步直观的印象,为后面学习绘制地图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使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钦佩有加,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训练在图上准确地标注、填充地理事物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填边画,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知识的当堂消化。比如让学生用箭头准确地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通过动手标注真正体会“自西向东”的含义,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在“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上能准确地填写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填写时要求空间位置准确,遵循注记填写时的一般原则:“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也培养了学生绘制地图最初步的技能技巧。

3.利用地图进行临摹训练

指导学生利用地图进行临摹,边描边熟悉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名称、轮廓特征等。学习“中国行政区域单位”时,让学生用较透明的白纸描绘中国轮廓图,并将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按方位分成几大块,然后老师逐个指图读出名称,让学生借助地图依次描绘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区域轮廓。为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让学生根据各省区的形状特征展开充分的想象。比如把青海省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而青海湖就是它的眼睛,等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对各省区的轮廓记忆得更加深刻。还可以让学生标出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行政中心及其简称等。这样的地图临摹、描绘训练,可以使学生头脑中的地图形象更加清晰准确,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4.把所学知识落实在地理简图上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简图,然后把中国的主要山脉按照走向,边讲解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绘制出来。要求学生也用白纸描绘出中国轮廓图,一边听讲一边用不同颜色的笔跟着老师画出来。并且在学习主要地形区时,还可以让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名称填写在图中。这样学生不仅自己动手绘制出了一幅中国地形简图,把所学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而且可以从图中得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这种绘图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能把知识化繁为简,有利于学生树立地理空间概念,使学生获得生动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5.地图转绘训练,实现图文转换

在学习黄河、长江等主要河流时,可以边学边画。我会在黑板上绘制出黄河或长江干流的示意图,学生也跟着把图画在笔记本上,然后把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主要水利枢纽等知识点都绘制在图上。这样把课本知识尽量融合在地图中,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更加直观、形象,便于记忆。所以学生通过自己绘制的地图回忆思考,也很容易把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表述出来,实现从文到图、从图到文的相互转化,更加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

6.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绘图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绘制地图能力,调动学习绘图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平时课堂上绘制地图、图表,制作教具等,先在班级范围内开展评比活动,挑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的文化墙上展出,各班再挑选出能代表班级水平的作品拿到年级橱窗进行展览,大大激发了学生练习绘图、参与展评的积极性。
总之,我在教学中利用上述方法对学生进行填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把获得的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学会从地图上分析获取新知识,从而加强读图技能,提高析图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初步构建心理地图。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审美能力及艺术创造能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地理教学效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