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继续教育 >为本关于“以生为本”理性

为本关于“以生为本”理性

收藏本文 2024-03-28 点赞:23099 浏览:10607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进入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以生为本”的意义,提出了职业学校在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可采取的措施,以及对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以生为本;中等职业教育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如果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那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即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仅要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的掌握熟练技能的劳动者,更要让这些劳动者的个人生计、个性发展得到保障。

一、“以生为本”在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的意义

1.“以生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坚持“以生为本”的职业学校办学理念是形势所需,也是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而又系统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具有现代系统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典型思维特征,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职业学校就是要“以生为本”,提倡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和管理。只有紧紧抓住“以生为本”,努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以育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和管理理

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udooo.com

念,才能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中真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出真正高水平的学校。
2.“以生为本”是职业学校生存之道。首先,学校最主要的功能是育人,其培养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和教书,育人和教书的直接指向都是学生。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前提和价值,如果没有学生,学校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如果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校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这就决定了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怎么写作于“以生为本”这一理念。
其次,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教育,职业学校作为企业和学生的桥梁,就必须将两者的需求对接起来,为企业提供能够带来价值的员工,同时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如果不能按照市场需求办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依靠实践抓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进行深入改革,就会造成出口(就业)不畅,进口(招生)困难。

二、职业学校实践“以生为本”可采取的措施

1.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看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核心都是围绕“以生为本”的原则,将学生放到了第一位。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或怎么写作一线的技能型劳动者,因此课程设置必须围绕就业岗位展开,现在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以学生的职业生涯为目标,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做准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注意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知识记忆;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本次课改完全摒弃了以往“目中无人”的现象,紧紧围绕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
2.学分制管理满足学生需要。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行学分制管理,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等情况来确定选修的课程。通过限选课和任选课的开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对于那些有升学要求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提高类的文化课,而对于那些以就业为目标的学生可以选择技能较强的实用性课程,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又解决了学生分层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文化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人数还为数不少),通过学分替换,用社会考证、参加技能竞赛获奖等进行学分累积,替换文化课学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他们的态度,重建他们的自信,为他们成人和成才之路扫清障碍。
3.柔性管理体现人文关怀。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都是普高分流后的学生,他们之所以选择职业教育完全是一种无奈,职校学生难管是大家的共识,很多学校将学生不出事作为学生管理的目标,基本上是刚性管理,采用的方法如:封闭或半封闭管理,准军事化管理等。堵多于疏,管多于理,求同不存异。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体现在管理就是怎么写作的思想,把学生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生工作的标准,关心学生成长,关注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状况,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围绕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需要。如:可采用现代企业的7S管理方法,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员工制度就是学生应遵守的学生守则,教室等同于车间或工作场所,宿舍等同于员工宿舍,同时配套以一定的激励措施,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原来的刚性管理为目标明确的柔性管理,使学生在感情上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配合,于无形当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学生管理工作公平公正,让学生有必要的知情权、参与权与选择权,切实改变强制性教育理念下使学生失去自律,难以激发创新潜能的做法。
4.学生评价鼓励成长。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更没有必要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导向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应该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评价的导向功能集中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评价应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可与他人比较的分数,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评价的内容上既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更要包括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的考核(可以用出勤情况、参与教学活动情况等进行定量考核);方法上可采用阶段考核、理论实践结合考核、作品考核、过程考核等;考核的主体可以包括教师、学生本人、同学等。

三、“以生为本”的几个误区

1.缺乏对“以生为本”的正确理解。有的学生对“以生为本”缺乏正确的、全面的理解,认为学校以生为本,就是个人的一切要求都必须得到满足,甚至不顾条件,不顾纪律和制度随心所欲,这种错误认识往往会破坏以生为本理念的宣扬和实践,甚至造成有的教师也开始怕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学生,这是对以生为本的庸俗化,对学校办学和学生个人成长都相当有害的。既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以生为本”,并使其在促进“以生为本”的良好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还要在制定和落实各种制度、措施时,十分注意掌握分寸,划清界限,克服各种模糊认识,不仅要教育广大教职员工正确理解,更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以生为本,否则将会弱化教育的功能,破坏育人的环境。
2.把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区别。职业教育“以生为本”,很多人以为体现在教学上就是加大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岗位技能要求,将职业教育视同职业培训。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职业培训一般内容单一,着眼于专门职业技术知识的介绍和专门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职业教育则从属于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职业教育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相对职业培训来说,“职业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它着眼于人在职业活动方面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3.以降低标准来满足“以生为本”。所谓“以生为本”,简单地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体现先生存;第二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后发展。其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目前有大部分学校可以说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而且基本上是根据学生学的情况来确定教学和考核的目标,特别是文化课的教学,问题尤其严重,如果按照省级颁布的文化课教学标准来要求,能够达到标准的大概只有对口升学的班级。但文化课不仅关系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更关系到“以生为本”的第二个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但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专业课则是另一种情况,学校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师资和实训条件自定标准,而不是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提炼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岗位需要脱节是另一种标准降低。
参考文献:
叶澜.教育概论.人教社,1991-06:8.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 1号文件.
[3]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http:///rsxx/html/bxln.htm.

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