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德育 >试谈中华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重要作用前言

试谈中华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重要作用前言

收藏本文 2024-01-18 点赞:7289 浏览:227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精神与智慧,它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优秀、最辉煌的先进文化。语文教育需通过各种方式,多种途径地向学生传授祖国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育;方式途径
中华民族的“本”与“根”、“形”与“魂”蕴涵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之中,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坚毅豪迈的伟大精神,正是这世代相承、历久不衰的民族特质文化滋养、哺育的结果。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的瑰宝,也是语文学科育人的精华神气所在。

一、用好教材,打实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传统文化教学应立足于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发掘教材内涵,整合教材资源。现行语文教材中贮积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选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传统文化浓浓的鲜活血液。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感悟诗文的精髓。

二、拓展文本,指导传统文化课外阅读

教学应以语文课本里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为范例延伸教材、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阅读兴趣的支配下,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根据需要学会选读,没有充足读书时间时学会浏览,对重点篇目要学会精读,为积累语言学会摘读。读中要学会批注,要边读边想。有了方法,学生阅读更有趣,文化底蕴就会不断厚实起来。
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大学问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教师可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智特点,制订包括数量、书目等学期读书计划,并经常督促指导,对阅读笔记做定期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立足实际,组织传统文化社会实践

教师可以利用祖国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探究传统文化。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采集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著名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四、遵循规律,探究传统文化教育方略

千百年来,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具有学科特征的宝贵经验和教育规律,对于指导当今语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仍然显现出活力与实效。
1.“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贯彻始终。传统语文教学是采用文道统一、文以载道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喻“道”于“文”,“文”以载“道”,互不偏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学习一些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天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2.指导朗读,熟读而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熟读背诵是占有语言材料的基本做法。“口而诵,心而惟”让读者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情趣;积少成多,融会贯通,化为己有。
3.循序渐进,从熟读到精思。熟读、精思、博览、多作,是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精髓。“读”要读得“熟”,还要做到“精思”,是在“熟读”的基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础上进一步的加工过程。“熟读精思”,才能将已读之文,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养料。
4.启发思考,培养读书习得的能力。提倡学生和老师互相“问难”。教师不多讲,给予指点、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理解,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就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才干。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优秀、最辉煌的先进文化,让传统经典回归语文教育,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教育的呼唤。它和生命一样,生生不息、代代传承。语文教师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塑造祖国下一代的健全人格,创造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周正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