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英美文学 >试谈韧性教师心理韧性学术

试谈韧性教师心理韧性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28193 浏览:1310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师心理韧性是教师教学效果和职业生涯发展长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概念的界定和结构两方面详细的阐述了教师心理韧性,最后从教师内部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了构建教师心理韧性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师心理韧性内在保护因子外在保护因子
一、引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更是灵魂塑造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学科文化知识的重任,还扮演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塑造学生良好个性、行为习惯的品格塑造师的角色。教师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压力和挫折的职业,教师能否很好的适应这些挑战、压力对教师本人发展与学生成长都有很大影响。一方面,如果教师能很好的适应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其教学效果就不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因为这些压力和挫折而越来越有干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不能适应工作中的挑战和新要求,就会降低教学效果,降低职业满意度,产生职业怠倦。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如果能很好的适应压力,就会从言谈举止中影响学生,从而能让学生从压力经验中快速恢复。

二、教师心理韧性的界定

关于教师心理韧性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其原因有两方面:一、心理韧性的概念未统一。二、对教师心理韧性的研究还相当缺乏。Brunetti (2006)认为教师心理韧性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使教师在面临挑战性的环境和频繁的挫折仍能坚持教学承诺和教学行为;Oswald et al. (2003)认为教师心理韧性是一种克服个人脆弱性和环境压力的能力,在面对潜在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并且保持良好;Patterson et al. (2004)认为教师心理韧性是教师在面对不利环境时,仍能用有效的能力去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心理韧性是教师在长期遭遇压力和处于不良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教学承诺,并按时按质完成教学行为的过程。

三、教师心理韧性的机制

目前国外学者倾向于把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看做是保护因素对个体产生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就是当个体遭遇困难或挫折时,哪些保护因子发挥了作用,这些保护因子通过怎样的途径,如何减缓和或减弱危险因子对个体的影响,降低个体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增加个体成功适应的结果。保护因子是指能够减轻危险因子对个体的影响,促进个体对高危情境反应行为的矫正。保护因子包括内在保护因子和外在保护因子。心理韧性的内在保护因子就是指个体本身具有保护因素作用的心理能力和特质。

3.1内在保护因子

Susan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外学者对教师心理韧性内在保护因子的论述,归纳出以下几类教师的内在保护因子:
第一类,个人特性。利他主义,道德目的,信仰的影响;强烈的内在动机(使命感);坚韧,毅力;积极的态度,热情,乐观;幽默感;情商,情绪稳定;性别(女性会用更加积极的应对策略);耐心;灵活性;愿意承担风险/接受失败。
第二类,自我效能感。胜任、自豪、自信的感觉;内控归因;相信拥有能使结果不同的能力;用经验增加自我效能感。
第三类,应对技能。主动解决问题的技巧(如寻求帮助等);坦然面对失败;使用积极的应对技巧;高水平的人际交往技能。
第四类,教学技能。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成功;高期望值;熟练的教学技能;在教学能力上有自信;富有创造力。
第五类,职业反思和成长。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职业抱负;专业上的超前性(作为导师、模范、领导者);在专业上不断探索学习。

3.2外在保护因子

外在保护因子是指除个体以外的能减弱危险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的资源,这些资源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家庭、学校与社区。Susan等人把这些环境保护因子细分为六个:学校和行政管理支持、导师支持、同伴和同事支持、学生的影响、有个人特色的职前计划、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因此,教师心理韧性的外在保护因子就是环境中能够给教师从危险因子中恢复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因素。环境支持能够快速响应教师的专业和个人的学习需求,并尽快满足。这些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承诺,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四、对教师心理韧性的启示

4.1对教师的启发

(1)使命感。 教师是一个充满压力和挑战的职业,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这就需要教师群体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知。从事教师行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生活所需的经济来源,更多的是奉献,是使命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教书育人的渴望。如果教师抱着这种信念从事教学工作,那么就不会有很多不平衡的心理。
(2)终身学习观。面对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和越发成熟和独立的学生,教师必须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更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教师必须秉着“活到到学到老”的信念,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教师角色和教学技能,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
(3)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都需要和人交往,而个体的烦恼大多数都来自于他所处的群体。如果教师能运用一些人际交往技巧,如幽默,多称赞他人等,很好的和所接触的群体相处,那么这些相关群体都会成为教师心理韧性的重要保护因子,反之则有可能成为危险因子,甚至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和生活。

4.2对学校的启发

教师外部支持的三个方面是:学校、同伴和同事、学生。当学校的领导阶层强大、开放、组织良好、资源分布相当合理并且会提供令人鼓舞的反馈信息时,这样的领导阶层就是有支持性的领导层。“强烈的领导关怀”是教师支持的一个主要资源。在教学能力和行为管理上提供持续可见的实际支持对教师心理韧性的发展尤为重要。
同伴和同事可以为教师提供日常性的支持。同事是教师获得应对工作困难所必需的希望、灵感和毅力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更加支持。
学生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支持,也能挑战教师的心理韧性。教师尊重学生处理困难情境的方式,并尽可能帮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克服困境。这样的教师往往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承受挑战。
参考文献:
Susan Beltman.Thriving not just surviving: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eacher resilience[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6 (2011) 185–207
徐迎利.贫困大学生的复原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3] Jier Cabanyes Truffino,Resilience: An approach to the concept,Rev Psiquiatr Salud Ment (Barc.) 2010;3(4):145?151.
[4]杨冠军.大学生心理韧性、归因风格与快乐感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5] Shi Wei Zhang Shujuanb, Hu Qibo,Resilience and social support as moderators of work stress of young teachers in engineering colleg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Engineering,20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