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元器件 >试述分层“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查抄袭率怎么

试述分层“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查抄袭率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8084 浏览:245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正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探讨适合每一个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激发他们持续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和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1009-3044(2013)20-4671-02
1 概述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其中,“不同的学生”指的是在不同的智能领域或非智能领域有蕴藏着发展潜能的学生,“不同的发展”指的是教学要创造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或“毗邻发展带”,让所有学生都能在现有基础领域上得到大小不同的发展和不同的提高,但不求一样发展和同步提高,并且使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规格。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2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差别

2.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别

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而有的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知识甚少,需要从头开始。

2.2 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别

大多数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在电脑游戏上,少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还有极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2.3 学生态度方面的差别

有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态度主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强烈;而有的学生则学习信息技术课态度被动、消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乏主动性。
由于上述原因的限制,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相同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存在差别的学生,会造成课堂教学对于好学生来说会认为“吃不饱”,不利于其拔高,对于中间学生来说则会认为“不爱吃”,缺乏兴趣,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来说则会认为“吃不了”,产生厌学情绪,最终结果导致了学生丧失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热情。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分层教学”已成为势在必行的教学方式。

3 “分层教学”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我从教学对象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四个层次推进教学。

3.1 教学对象分层

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摸底调查和考核,在充了解学生现有信息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和能力评价,并且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把学生动态、客观得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好学生,他们已经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积极主动,理解接受能力强,有创造力;B层为中等生,占大多数,他们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操作能力,理解接受能力好,能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学习缺乏主动性;C层为学困生,信心技术基础薄弱,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学习兴趣,有厌学心理。在教和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可变、动态的层次调整,实行升降级制,以适应学生学习水平的变化,如半个学期调整一次。这样能保证全体学生永保积极的学习心态,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提高。

3.2 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并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心理感受,制定切实可行的、与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差别的教学目标,使A、B、C三类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对于A层学生,教师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提高他们实践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B层学生,教师应该在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实践操作技能及其信息应的能力,诱导他们向A层学生转化;对于C层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采用兴趣激励法和情景激励法,让其在“模仿”操作任务的过程中理解教材内容,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树立信心、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3 课堂教学分层

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要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巧妙设计“任务”,要尽可能设计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景“任务”,“任务”应包含每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A层学生,实施开放性“任务”,要注重补充课本以外的内容,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开拓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对于B层学生,教师要力足课本,适当补充课外内容,布置“任务”要具体、适当、可操作性,这部分的学生可上可下,最有可开发性,教师应该在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开发其的学习能力,重点在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上,引导他们要学会多观察、勤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他们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对于C层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要首先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多给他们训练的机会,耐心辅导,不断激励,让其通过“模仿”教材中的操作步骤来慢慢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授课环节中,例如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

源于:论文的写法www.udooo.com

份有关宣传环境保护的幻灯片,对于A层学生,教师要大胆放手,以点拔方式来处理重难点,侧重于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所需教学资料都要求学生自主从网上查找、搜索,并要求对每一张幻灯片背景进行个性化设置、文字图片设置、添加动画效果设置、超级链接设置、按钮的个性化设置、插入背景音乐和视频;对于B层学生,教师要“扶”中有“放”,少讲多练,在练中深化知识、强化技能,教师只需提供几个样板、文字和素材库,让学生能进行背景设置、文字图片设置、添加动画效果设置、简单超级链接设置、按钮设置;对于C层学生,教师要以“扶”为主,围绕重点知识点要讲练结合,教师提供幻灯片模板以及所需的文字、图片素材,让其“模仿”操作,对于个别学习特别困难学生,教师可以派提前完成任务的A层学生进行手把手教,最终使他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中的行背景设置、文字图片设置和简单动画效果设置的要求。

3.4 教学评价分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了课程评价的目的:“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信息技术课实际教学评价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评价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看学生是否在原有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进步和提高,以及进步和提高的大小,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学生制作一份有关宣传环境保护的幻灯片时,对于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在作品的构建中,要采取多样化手段,体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作的价值,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对于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指明努力的方向,严格按教学目标要求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教师要及时指明他们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培养他们操作实践能力及其应用信息的能力;对于C层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要求能模仿合作完成简单的幻灯片操作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4 结论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这种分层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热情,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张燕.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李妍,王洪录.“一主三分”式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探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3(6).
[3] 王丽华.信息技术课实施创新性教学的点滴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1).
[4] 冯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行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