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学 >强化河南在职人员文化素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强化河南在职人员文化素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6548 浏览:198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建设中原经济区既是国家战略,又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大机遇,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放在第一位。未来十年,是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人才引领发展,事业造就人才。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素质乃当务之急。
关键词:河南省;文化素质;中原经济区
1673-291X(2012)24-0104-02

一、河南人口文化素质概况

1.河南省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总量前四省人口文化素质对比数。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南省常住人口为9 402万人,位居全国第三。在全省常住人口中,15~64岁人口(视同劳动力人口或在职人口数)占70.64%;这次人口普查,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 674人上升为6 39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031人上升为1321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9 392人上升为42 46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3 196人下降为24 108人。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前四省相比,十年间广东省增加常住人口1 788万,江苏省增加427万人,山东省增加500万人,浙江省增加765万人,河南省增加仅146万人,不足广东省增加的1/10人口,基本上是人口的自然增长,而且多是不具备劳动能力的146万人口。前四省增加的多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尤其是高素质人口,这是河南经济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说明了广东省为什么经济能雄居全国第一。其他四省15~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10%以上,而河南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是具有劳动能力人口的6%。
2.和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在职人员规模差距较大。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城镇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怎么写作、地质勘查业人员数量,河南省仅次于广东省为11万人;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怎么写作、软件业人员数量也是五省中最少的,仅5.2万人,不足广东省的1/3,近似浙江省的1/2;从事教育业人员在五省中人数最多为112.5万人。以上数据总体说明河南省人才队伍规模小,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校数量与浙江省相同,但远低于其他三省的高校规模;专任教师数量高于浙江,低于其他三省,原因同上;正高级职称人数也为五省中最低;内陆省份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流失到这些省份。
3.河南与经济发达省份在职员工科研素质对比悬殊。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势得益的是人口大省的规模效益,而不是人才的竞争优势创造的。专利授权量前四省分别是河南的7.3、7.6、3、7倍;技术市场成交额分别是河南的6.5、4.1、2.7、2.1倍;开发新产品经费分别是河南的4.4、4.1、3.3、2.1倍;R&D经费分别是河南的4.1、3.7、3.4、1.8倍;R&D全时当量(人年)分别是河南的3.3、2.7、1.8、1.4倍;R&D项目数(项)分别是河南的3.4、2.7、2.8、1.7倍(小数点后数字四舍五入)。以上各省各项指标除工业生产总值、R&D经费、R&D全时当量(人年)、R&D项目数(项)外,其余指标前四省均是河南省的2倍以上等等。

二、形成河南在职人员素质状况的历史原因

1.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淡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氛围不浓。河南地处内陆,长期以来开放意识、人才意识、市场意识淡薄,在如何建设人力资源高地方面,指导思想不明确:一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不浓,与发达省份比,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不优;二是人才强省、科技强省的口号叫的不响,没有把建设人力资源高地放到应用的地位,缺乏人才所需的科研信息、经费、条件、环境、课题、项目的申报等的支持,不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基础和事业舞台,高校办学教育层次低,规模小、专业设置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尊重,越是如此越是难以用高层次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加盟;三是培养人才、事业人才、吸纳人才的政策措施不配套、不到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喊在口头上,具体的行动无有问责制。
2.在职培训长期严重缺位。由于缺乏资金,过去历届政府忽视在职培训的重要性。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在职员工知识老化的速度可想而知,不进则退。 这也是制约河南人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不是员工不思进取,而是太多的人终身再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孤陋寡闻,闭门造车,何谈创新!
小富即安踯躅不前思想严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很多人小富即安,视学习为累赘,既没有学习的压力,也没有动力,浑浑噩噩。在河南的很多二级城市,随处可见的是桌,不是学习桌,人们的文化素质反而出现倒退现象。
3.教育投入少、水平低,信息不灵活。河南省没有“985工程”高校,“211”院校和浙江相同仅一所,远低于江苏省拥有的11所“211”高校规模;博士有5 910人也是五省中最少的;院士30人,远低于江苏125位院士的规模;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教学总经费和国家财政性教学经费的投入也是五省中最低的,R&D经费和R&D全时当量(人年)与河南省的人口规模远不成比例;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到处人少到处人多的局面:一方面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级金融人才、高级外贸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及优秀的企业家等高层次人才少;另一方面因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水平低下,文盲人口多达339万,大专文化程度以下人口8 800万。人才的匮乏与流失并存,难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强化河南在职人员素质工程建设方案

1.实行部门负责人目标责任制,是建好中原经济区的保障。以前四省的相关数据为参照,制定中原经济区建设总体战略、战术目标,层层下解到各部门直至每个人,人人有任务,事事有保障,力挺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全面配套绩效制度考核,定期考核,提高薪酬、待遇支持力度,增加科研经费资助、社会地位、设置“个人创新终身荣誉奖”等措施,奖优罚劣。政府嫁接,保障产学研结合,实行产学研一对一搭配。让“坐着”的人“站”起来工作,“站”站着的人“跑”起来工作,总之,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全员参与,全方位参与。
2.设立职工大学。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各层次专业试题库,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员工进行专业技能考试,以此提高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既能够把市级城市行政事业单位员工从桌前拉学习桌前,也能够盘活这些人力资源。加强河南省各级教师短期的国内外强化培训,提高中小学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扩大特岗教师队伍,夯实基础教育,为河南省的人力资源高地提供坚强的后盾。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培训,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培训,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各项

源于:论文例文www.udooo.com

素质。在广大的农村,利用农闲时节,对农民进行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
3.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加大对河南省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学研究资金支持,设立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加大对新产品开发、R&D经费、R&D全时当量(人年)的投入,提升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力。提高人才的薪酬、待遇,尤其是科研、信息传输、计算机怎么写作、软件业等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和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提供高端数据库支持,开拓科研人员的视野和科研能力。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和开发梯度,着力改变科研人员在科研方面单打独斗的局面,积极促进科研人员团队建设,形成科研合力,不断提高河南的整体科研实力。
4.建立制度公平的绩效考评机制。科学的绩效考评,就是在全面展开职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立绩效考核目标,全员参与,逐级监督实施,定期考核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此决定员工薪酬高低、培训、晋升与否等问题,多劳多得,奖优罚劣,既避免了大锅饭现象,又避免了对人才积极性的挫伤,其实人们对很多问题产生的歧义归根结底都是对公平的追求。绩效考评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斗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形成比、学、赶、拼、超的学习热潮,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建功立业。①
参考文献: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责任编辑 陈凤雪]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