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德国文学 >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动态性描写

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动态性描写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26630 浏览:1211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常认为,《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特征,人物形象概念化、抽象化、单一化。然细读文本发现,《三国演义》描写的人物形象性格具有多面性,其性格描写由“类型化”不自觉地向多样化发展,符合人物性格内在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类型化个性化
:A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个千古不朽的艺术典型群,如忠诚贤能、智慧超群的诸葛亮,阴险狡诈、求才若渴的曹操,忠义勇武、桀骜不驯的关羽,无不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们性格上的多面性,也留给了后人诸多的启示。本文拟以曹操、关羽、诸葛亮、刘备、张飞等五人的性格多样性为例,探讨之。
一“类型化”与“个性化”的融合
大多数学者认为,“类型化”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鲜明特征,“《三国演义》写人物……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四卷)详细而精辟地指出:“它(《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的‘类’意义。”曾良明确将“类型化人物的塑造”视为《三国演义》主要的艺术成就之一。
“类型化”,往往不遗余力地渲染、衬托人物的主要特征,忽略人物性格的其他方面,停留在人物性格的静态描写层面,流于定性描写。《三国演义》在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塑造典型人物、典型性格的同时,在不经意间将主要人物的次要性格的主要方面流露出来,充分体现出主要人物除了具有类型化性格特征之外的被打上自我性格烙印的个性化特征。这种“类型化”与“个性化”有机融合的性格描写,准确地诠释了《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动态性描写的内涵。
二稳定性格中的不稳定
1仁义而诡诈、固执的刘备
刘备确是公认的枭雄,但不是真正的仁君,但《三国演义》努力将刘备塑造成“远得人心,近得民望”的深受百姓爱戴、贤士渴慕的仁君形象。刘备的仁君形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爱护百姓。如不顾身后百万曹军的追击,不忍舍弃百姓,毅然携民渡江;二是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遇诸葛亮,始遇赵云便有不舍之意;三是不夺同宗之美。因刘表“恩义”,不忍纳荆州、攻琮取荆;出于同为汉室宗亲,不忍图刘璋。诸如此类,一位仁君形象——刘备呈现在读者眼前。
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俞晓红教授指出,“刘备的仁义难说是善,非仁义又难说是恶;隐忍则是坚韧,退让实是特殊形式的进取。”俞教授一言中的,精辟概括了刘备在前期势孤力单而不得已采取韬光养晦之术而表现出来的“心仁而性慢”的诡诈之性格特征。在“许田打围”一事中,刘备以“投鼠忌器”为由,“摇手送目”以止关羽图操;刘备不念吕布辕门射戟解围之恩,先许布为之说情,却回首变色而言于曹操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坚定了曹操杀吕布的决心。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的英雄论及其身,刘备冷汗直流失箸于地,却以惧雷掩饰之;借率兵战袁术之机,逃离曹操手掌;借刘表约之共破曹操为借口,逃出袁绍魔掌;庞统、法正劝说刘备在涪城回请刘璋之际除之,刘备却拒纳之,看似出于仁心,“寄玉是吾同宗,诚心待吾”,实则认为时机未到,“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三国志》记载刘备当时所言:“此大事也,不可仓促。”后来,庞统私自安排魏延、刘封酒席间舞剑图刘璋,遭遇蜀将刘、泠苞、邓贤,行刺未成,可见刘备“时机未到”见识之卓越。以二敌三,形势危急,刘备断然斥退之,而为魏、刘二将解危,其诡诈昭然若揭。凡此种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前期刘备性格特征为“仁慈中含残忍,忠厚中有巧伪”;随着实力的增强、势力的壮大,后期的刘备性格也随之变得执拗、任性、独断。在伐吴一事上,刘备就异常固执,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2奸诈而英雄、忠义的曹操
清人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曹操为“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即谓“奸绝”。曹操之奸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借王之头,稳定军心;烧毁部将交好袁绍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udooo.com

的书信,不加追究,而且表示理解,说“连我都感到难以自保,又何况他人”;以梦中杀人的癖病,掩饰其种种疑心。可见,曹操奸诈之术可谓登峰造极,手段超绝。但从曹操孤身刺董卓、矫诏讨贼,见其忠勇;败袁绍,破马超,降张绣,见其雄才大略;挥泪送陈宫全其义,不追关公全其志,厚葬沮授怜其忠,不杀陈琳念其忠义,等等,足显曹操“忠义”的性格特征。
3智忠而偏狭、自私的孔明
一改《三国志》中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的政治家形象,在《三国演义》中,摇身为智慧的化身,优秀的军事将领。借东风、草船借箭,高度强化诸葛亮的智慧。火烧博望与新野,令曹操胆战心惊;安坐夏口,计取三郡,气煞周郎;稳坐城头,弹琴退仲达,死诸葛走生仲达等鲜例,顿使诸葛亮近乎神仙智慧的性格特征渲染出来。难怪鲁迅先生指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与“智”相应的是诸葛亮“忠贞”的性格特点,“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忠诚是千百年来世人对诸葛亮赞不绝口最为重要的原因。
现实中的诸葛亮,更接近历史形象,并非书中描写的那样智慧超人、忠心无私。他也有失算的时候,也有私心的时刻,也有偏狭、自私的人性弱点。用马谡之短,造成街亭之败;欺敌,输姜维一阵;错托荆州于关羽,使荆州陷落,等等,皆在诸葛亮意料之外。诸葛亮并非胸怀无私坦荡,不时也流露出自私、偏狭的性格弱点。诸葛亮依附刘备,是欲借之成就功名,“致君尧舜上,再使功名淳”。而刘关张兄弟关系及刘备、刘封的父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孔明实现理想的重要障碍。诸葛亮出山第一次派将用兵,就担心关、张不听将令,碍于与刘备关系难以管制,特请出刘备剑加以约束。关羽死后,诸葛亮无动于衷,认为关羽平日刚矜,才招致杀身之祸,言外之意是关羽之死是罪有应得,劝刘备“少忧”。及张飞遇刺身亡,刘备痛定思痛,悲痛欲绝,誓死伐吴。众官劝说,诸葛亮却未出场。可见,诸葛亮与关张关系之微妙可见一斑。为扫清障碍,维护与刘备的鱼水之谊,诸葛亮不惜火上添油,促使刘备斩杀事出有因未救关羽但悔过自新又顽抗敌人而九死一生饮泣请罪的向来忠心耿耿的刘封。同样,魏延深得刘备器重,忠诚跟随直到刘备去世,后因遭诸葛亮的猜忌,受到排挤而屈死。诸葛亮自私、偏狭的性格弱点,正是在其与本集团这些成员之间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

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