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素质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沉默”艺术

班主任工作中“沉默”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3216 浏览:827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工作是一项培育“人”的工程,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是其他任何行业都不可相比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承担这项工程的一线人员,更要注意掌握多种工作艺术与工作技巧。所谓“言传身教”,班主任与学生在沟通交流中达到育人目的的一般方式无非是用威严去震慑,用批评去促进,用行为去示范,用赞美去鼓励,但同时,班主任也应该适当的运用一些“沉默”的艺术,同样能在某种程度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中学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奋发进取、自信乐观,同时又不免浮躁多动、任性敏感,厌恶别人的唠叨。因此中学班主任的工作方式要摒弃一味的喋喋不休的说教,适时运用沉默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由此可见,“沉默”这种教育方式适应了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征,有其可行性。而且还有利于加强师生的感情,同时避免师生矛盾的激化。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沉默艺术”呢?我们认为“沉默艺术”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以非言语方式进行交流,通过班主任的眼神、体态、表情、动作等行为传递教育信息,产生一定教育效果的教育方式,它所期待的是“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当如何实施“沉默”教育呢?

1、 饱含亲情的注视

饱含亲情的注视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情感的桥梁。眼睛是人体最灵活多变的器官,目光是最重要的情感传递相似度检测,它在老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情达意功能极其重要。教育是以人为本,爱是教育最好的调节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这充分说明了教育者具备一颗爱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的眼神既要有一种严父般威严也要有慈母般的爱意,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感,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和教育。严肃的表情、低缓的语调,加上不动声色的注视,会让学生感到一种威严,对于比较调皮的学生会起到震慑作用。教师在沉默之后,适时给予语言的说服、教育、开导,继之以慈母般的宽容,自然而然的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亲切的态度,和蔼的面容,加上鼓励的注视,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对于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会调动起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他们会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提高学习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udooo.com

效率。
一位优秀教师曾说:“提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回答。”因为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掌握知识,训练思维。那么,如何保证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鼓励,充满信任的鼓励。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一个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问题,学生一般很难一语中的,常常是顾此失彼,或偏离方向,或想的浅。这时,我不急不慌的等待着,亲切的注视着,我的目光里包含着亲情的关爱,学生们都能读懂,他们是聪明的,不会辜负我的鼓励和期待,因此,总能找到答案的。这种经历了一个艰难思索过程得来的东西,感受特别深刻。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传播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给学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脉动。就要把自己的生命溶于学生生活的每个阶段和每一个角落,使师生的情感和生命脉动富于生机。

2、沉默中的宽容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在现代教育中,宽容是教师必备的一种素质。面对学生自己能意识到错误,教师表现出适当的沉默,在很多时候能够化作一股力量,激励学生自强,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可是实际教学中,职业的琐碎,让我们的心眼变得不容一粒沙子,少了优雅。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往往拿出审犯人的架势,横眉竖眼,大声呵斥,一阵之后,非得学生泪水涟涟,一副痛改前非的模样,才作罢。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哪能不出一点错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过去和现在也存在差错。其实,不容许学生的一点点差错是脱离教育实际的,是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是一种过于苛刻的教育要求,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如果教师能容忍学生的某些差错,那会是另一种情况:学生会没有多少顾忌的同教师交流,师生间易达到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汇融,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沉默”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铸就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格。当然,教师的“沉默”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过错,尤其是对明显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过错,可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是要在沉默宽容的同时,因势利导,匡正祛邪。沉默是宽容,而不是一味地迁就,更不是无度地放纵,其中的“度”一定要把握好!

3、聆听学生的心声。

很多时候,班主任跟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班主任扮演“说”的角色,而学生只有“听”的份,其实这并不利于师生的交流,而且往往效果有限。其实,班主任完全可以多“沉默”一会,多聆听一些学生的心声,这比老师一个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要更有效果。因为学生的情感往往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情感动向和状态作细致入微地把握,并及时加以协调和引导。一个习惯于聆听的班主任,才能准确地从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中听出焦虑、愤懑、悲哀、快乐和喜悦,同时在工作中做出适当及时的反应和引导。而一个具有聆听意识和习惯的班主任不会满足于仅仅聆听学生的和情感,我们还要努力聆听声音背后的某种思想和观念的萌芽,并能对这些思想和观念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引导。尤其是一些消极的甚至错误的思想或观念,更需要班主任及时做出指导和纠正。如有的学生因学习不好而产生混日子的想法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学会“沉默”,通过聆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去了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而当学生被教师聆听并被认可或得到指导时,学生就会信赖班主任,就会视班主任为良师益友,经常主动地向班主任敞开心灵的大门,就会与班主任建立起更深一步的交往关系---思想上的交往,这时班主任就更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师生之间也会更易沟通。
而我们一旦转向学生开始,就意味着一种接纳。这首先要求班主任能以一种真诚的心态来聆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诚意,是在真正地聆听自己的心声;同时班主任还要以一种平等的鲜活的生命来看待、来接纳。这种平等不会让学生在言说时感受到班主任的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而是感受到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
但是这种沉默,并不是心不在焉或敷衍,而是专注,仔细认真地聆听,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重视他(她),同时在专注中要包含着警觉,对来自学生的每一种声音的方向、特点和隐藏的变化趋势要时刻保持敏感,以便能捕捉学生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乃至破绽之处,并能洞察出学生的细微变化,尤其是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变化。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着眼培养师生的情感,加强师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自尊、自爱的品质,诱导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教育,使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如此,教育才有后劲。班主任的“沉默”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平静的氛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契机,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省的机会,能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内化教师的要求,成为一种自觉要求。
该省则省,无声胜过有声;当省不省,有声不如无声。每个班主任都应该掌握一些“沉默” 的教育艺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