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中学生心理健康 >服刑人员子女心理理由原因与应策略略

服刑人员子女心理理由原因与应策略略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5533 浏览:169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通过对陕西省三原县儿童村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走访了解到服刑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及学习目前状况,发现这部分儿童多数生活环境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心理理由突出,为了解决这些理由,必须发动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通力协作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服刑人员子女 心理理由 倡议
作者简介:关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心理学硕士。
1009-0592(2013)12-200-02
据司法部开展的“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基本理由”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监狱服刑的156万名在押犯中,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子女近46万人,占在押犯总数的30%左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逾60万,每年中国有30多万中青年(已婚且育有子女)罪犯并被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这就意味着中国每年至少出现30万儿童青少年因父母犯罪而陷入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服刑人员子女近年来逐渐衍生和正在趋成为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儿童存活状况,心理状况必将会对其个人成长,乃至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处理好这个理由,现分析其中的理由及提出应策略略。

一、理由分析

社会对这部分儿童的监管制度缺陷,这些孩子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监护科学性的缺失

1.隔代教育。爷爷奶奶成为了这些儿童的主要抚养着,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较大,不可避开的存在代沟,且大都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科学教育儿童的相关理念,只要吃饱穿暖就认为责任已经尽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完全疏忽了其成长的关键期,在身体和心理巨变的年纪,缺乏心理关注,有的爷爷奶奶为了生活还要打工赚钱,有的身体欠佳无能力抚养,老年人还是惯用老一套的方式对待晚辈,结果导致理由频出。
2.亲属寄养。一部分孩子由伯伯、姑姑、舅舅、姨妈等代为抚养。他们和隔代监护人抚养的共通处就是注重孩子的物质满足,而忽略心理健康。由于亲戚家还有他们自己的孩子,所以容易使这部分儿童很难真正的融入一个原生家庭,不可避开的导致安全型依恋形成困难。
3.单独生活。一般情况下孩子多为初中学生。这些孩子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自己生活。青春期是人生成长的第二个关键期,身体不断成熟,心理也给予拜托成年人的管理,但能力有限,处于艰难的矛盾期,理由不断凸显。
4.父母一方抚养。父亲或母亲一人成为服刑人员,即由另一人单独抚养。有研究表明在完整充满关爱的健康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风格,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较为容易融入社会,建立较健全的人格,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在社会竞争中表现优秀。而在较为不健康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出现心理理由的几率会升高,融入社会难度增加,社会当中出现的一些恶性事件的行为人很多都来自不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中单一性别的抚养者容易造成儿童成年后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现象。儿童需要加倍健康的关爱,关爱的缺失必定导致理由的出现。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佛洛依德认为,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其中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校教育存在缺陷

学生对学校教师及其他学生的态度影响其学习和学习的迁移,如果学生认为学校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能获得有益知识的地方,而且与教师和同伴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将对他们的在校学习及其迁移有良好的影响。反之,如果学校养成一种害怕或厌恶学校和老师的态度,则对其学习及其迁移都是有害的。大多数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以成绩判定学生的好坏,加之一个班级人数众多,教师精力有限,升学率的压力使很多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而学生的理由多处于心理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与及时的疏导。

(三)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

这部分孩子多软弱、自卑、适应能力较普通儿童差一些。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加之又得不到社会的全面支持,理由会愈演愈烈。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大作用至关重要,由这些特殊群体造成的严重社会理由屡见不鲜,在家庭、学校发挥作用的同时,社会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

二、深思与倡议

 服刑人员子女心理理由原因及应策略略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根据以上对服刑人员子女存在的理由分析,为了更好地让这些儿童们也像他们的同龄小伙伴一样,享受美好的童年与少年时期,迫切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多方共同努力。

(一)家庭教育

虽然人民的文化素质在普遍提高,但很多家长还是存在不少误区,比方说他们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给学校,认为自己只要在孩子开学时帮孩子缴纳了学费书费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他们自动忽视自己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家长会上只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没有看到别人家长对孩子倾注的爱与悉心培养,反而对自己的孩子粗鲁的打骂。有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无形中对孩子的成绩产生影响,儿童在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也会和同学、老师相处融洽,展现自己的优势与魅力。虽然有研究表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学业有一定的影响,但这并非确定因素,可以通过家庭环境后天改观。一些家长不在子女身边,也应意识到教育孩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多于孩子沟通,多于老师沟通,外出打工的父母,也应及时与抚养孩子的亲属交流,掌握孩子的成长信息,心理动态,让孩子知道父母即使远在他乡仍对自己有所牵挂。父母的关爱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上,采取多种方式如书信、电话等与孩子谈心。人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只有家庭的用心引导才能让小天使的翅膀日益丰满。

(二)学校教育

1.学校心中有数。教师及校领导应该心中有数,及时更新小服刑人员子女情况,记录在册,开展与这部分特殊儿童的家庭关注,即使与其家人沟通,教师应学校与家庭中的桥梁,多与这些儿童及他们的抚养者谈心,增加儿童亲社会行为教育,给予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
2.打开沟通之门。可在学校设立亲情,加强服刑人员子女与抚养着之间沟通,管理方式可以借鉴以往的优秀范例,即参照贵族学校日常管理模式,一周在校五天,周末回家休息,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为了避开服刑人员子女接触社会不良人群,接受全封闭式管理模式,以此增加的额外开支,由社会、政府等各界共同承担。3.开展健康校园活动。参照服刑人员子女的心理理由,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内及课外双向活动。课内即学校根据相关教育家、心理专家的倡议,开设健全人格,推动健康成长,培养良好习惯及情绪管理的科目,让每个在校的学生均有所成长,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话剧表演、小老师备课等方式,学校尽可能采取多媒体设备,寓教于乐,在课堂上多为服刑人员子女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更好的心理成长。课外即社会参观活动,学校可以联系画展、儿童话剧等活动,让这些孩子无意中融入同伴群体,在参观或是观赏的过程中也有所启发,必要的时候给予正向的引导,邀请家长的参与,推动抚养者与儿童的沟通。
4.专业心理咨询活动。校园服刑人员子女心理理由原因及应策略略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任课教师即时反应学生情况,如有必要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团体咨询,年纪较小的学生可以参与心理游戏,如心有千千结、沙盘游戏、画树画人等,通过这些投射测试,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一定是让有经验的咨询师指导进行,相信通过多次的实践一定会让服刑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内心有所明朗,必定有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发挥社会力量

1.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搞楚导致服刑人员子女理由的理由所在,从理由出发,查看理由设施的相关管理部门,各部门协调合作,避开这些儿童在监管力度小的时候,发挥作用。
2.制定相关的政策。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出现的相关理由,必须要有相关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雪梅倡议,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在作出父母有罪判决的同时,应当考虑到他们未成年子女今后的生活和监护理由,国家还应当设立专门的教育基金,对这部分特殊的孩子进行帮助,同时建立未成年人经济救助制度,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给予社会救助和福利保护,但最重要的,应尽快完善立法,为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救助提供法律保障。
3.各部门通力合作。抓管服刑人员子女工作的部门有要有明确的职能范围,有工作目标及考核标准,层层分明,不能推卸责任,各部门信息要互通有无,全力应对理由。应健全、完善国家监护制度,对于父母都被处以惩罚的未成年人,如果没有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承担监护职责,应当由国家监护机构进行监护。
4.注重媒体的宣传作用。要想将政策充分深入老百姓当中,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觑。发挥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杂志等的优势,如拍摄高质量的公益广告,让人们关注服刑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借用新媒体如微博的强大力量,社会相关部门可设立微博,拍摄相关主题的微电影,发挥强势的宣传作用。
5.树立全民怎么写作意识。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榜样作用可以运用于此,如设立典型榜样,动员大家向服刑人员子女中的表现优异者学习,传播他们的有益经验。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量应是党员干部、各年龄段的志愿者及教师队伍。一些有经验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应深入这些特殊家庭,开展长期的专业帮助,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减收、免收学费。
总之,由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衍生出来的服刑人员子女这一弱势群体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保护,任何一个社会理由都会连带出多方的责任,但我们不能回避理由,而是发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通力合作,努力解决理由。人性本善,针对服刑人员子女只要各方正确引导,配以健全的保障措施,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必定能健康成长,社会隐患也会越来越少,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玉波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钟海之.必须给中国儿童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美国侨报.2011年3月18日.第3期.第12版.
[4]Robert.L.SolsoM.Kimberly MacLin.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Case Approach(7thEdition).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5]关于解决服刑人员子女生活教育理由的倡议http://news.163.com/09/0314/09/54BT 57TF000120GR.html,2011年3月30日检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