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地理教学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期刊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期刊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25228 浏览:11106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所谓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的应用,也就是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迁移过程是由审题、联想、分析、类化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信知成分构成的。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概括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达到独立写作的迁移、不断用原有知识解决新课题的迁移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迁移的重要前提

前面说过,迁移是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已有知识结构的概括水平决定了问题的最初映象,也就是说,概括的知识结构为新的问题介入提供了一个框架,所以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不同,其迁移程度也不同,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从三方面去尝试。
第一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事物的本质性往往被纷繁复杂的外表所掩盖。文艺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实质的,那么,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对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
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的文章都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良好材料。比如小说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及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描写,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变化。《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勤》等课文都是典范材料,通过表层语言的分析,提示其深层含义。此外,一篇好的散文也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材料。曾听过《风景谈》一课的教学,教师为培养学生的能力,采取图画教学的方式,选其中两三处风景制成图画,只是减去原文中人物活动部分,上课时先让学生看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然后翻看原文,两相对照,找自己描绘的风景之所以不如原文有韵味的原因,除语言不够准确精美外,主要缺少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描述中缺少了“人类的活动”,因而缺少了那份鲜活的神韵。这时,由文中的六幅风景所体现的主题已逐渐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能概括出“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因为正是有了人类的活动,自然才显出其伟大,风景也显出其美好”这一主题思想。
第二是运用归纲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可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原中学语文教材,以文体组织单元,按难易排列顺序,划分系统而科学,每单元所选文章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单元教学的实施,为语文教学中的迁移训练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它可以一篇带多篇,以一单元带多单元,以一能(阅读)带多能(写作与听说),甚至课内带课外等等。以散文《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为例。两篇文章虽然在时间上、地域上跨度很大,在表达方面也各具特色,但他们都紧扣题眼写景状物。《雨中登泰山》围绕一个“雨”字大做文章,《长江三峡》写出三峡各自不同奇特景致,教学 中还可以以前一二篇的讲读带动后两篇的自读。其他单元依此类推,学生会归纳出议论文“观点与材料统一”的规律,会明确复杂记叙文“线索联缀全篇”的要求,全概括出说明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特点。然后,对所学文章定期做整体的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从单元扩展到一册书再扩到全部课文,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知识网络。这样,使知识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为迁移的进行做好了准备工作。
第三是迁移能力也不能忽视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概括,包括对生活的观察、仔细体会和深入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生。所以概括能力的提高为知识的迁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联想力是进行迁移的关键

培养学生一定的概括能力,这只是提高迁移能力的一个前提保障,要实现真正的知识迁移,还离不开联想这一重要环节。联想是由此及彼、由甲而乙的一种思考,这是一种使概念相接近的能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即在已有的感性或理性形象之间,不断跳跃勾连的心理过程。刘勰说:“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就是强调联想的重要性。
从教学中体会观察,学生联想能力的提高大致可从下面三方面下功夫:
第一是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从而准确审题,久而久之,学生可凭语感自动地、直接地了解课文,快速准确地产生联想,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现代文、文言文均可如此。
第二是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从新题中寻找契机,激发学生一些自己本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常采用设疑的形式进行。《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如果就文学文,孤立地作学词学篇的解读、人物性格的分析,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枯燥。教学时不妨联系抗日战争:东北沦亡,华北沦陷……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感觉如何?三言两语,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再来学课文,小说悲愤的基调、强烈的感情,就能领悟了。还可运用矛盾法设置问题。例如学习《为了忘却的纪念》,问学生:要纪念就不能忘却,要忘却就不必纪念了,可鲁迅却偏要说“为了忘却的纪念”,这是为什么?这种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去辨真检测、是非,在陈述理由、自圆其说中激发思维,解决问题。
第三是师生共同创造与新课题有关的适当情境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的联想,把新旧知识自然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思维的迁移,进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这一点可借助朗读、音乐、绘画等形式进行。比如,学习初中课本中的《赤勒歌》《可爱的中国》《听潮》《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课文都可以朗读入境,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使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更好理解课文。
总之,只有让学生的映象激活旧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准确的联想。才能使学生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所以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是知识迁移的关键所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