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指导

摘 要:就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提出了一些倡议。
关键词:作文教学;打开思路;发散指导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场面:每每遇到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总有部分学生会因为不知从何入手而陷入困境:或抓耳挠腮找不到突破口,或搜肠刮肚不知如何展开。最让这部分学生纠结的是,时间那么紧,可是他们得花很多功夫去琢磨该写什么,怎么去写,想来想去的材料似乎以前都写过,很难打开思路。
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打开思路,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言之常新呢?发散是最快最好的切入方式。
所谓发散,就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深思去探索的多样性思维。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性思维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流畅,二是变通,三是独特。它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立体、旁通及求异。运用在写作指导上,就是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摆脱经验造成的“心理定势”,跳出固定思维“点”的限制,让其思维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作“线”“面”的拓展运动。所谓“一定的顺序”,是指写作的三个深思维度,具体一点说,就是引导学生以作文题目为点,尔后向时间、空间和含义方面延伸。
以命题作文《母亲》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发散训练。
从时间角度来构思:大而言之,可写古代、近代的母亲,如四大“贤母”——为了孩子“三迁”“断织”的孟母、为儿背刺“精忠报国”的岳母、画荻教子的欧母、教子惜阴的陶母,还可写现代、当代的母亲。小而言之,可写年轻、年老的母亲等,还可写白天晚上的母亲等等。
从空间角度来构思:宽而言之,从常规思维层面来看,可以写外国的、中国的母亲,再拓展开来思维,可以写人的母亲和动物的母亲等;窄而言之,可以写在职场敬业奉献、恪尽职守的母亲,可以写在田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辛勤耕作却“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母亲,可写扎根山区三尺讲台,始终坚守清贫却把爱种在学生心间,用柔弱的脊背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母亲,还可以写在商海厮杀、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母亲等。
从含义角度来构思:狭而言之,可写有生命的母亲,写生活中伴随着我们一起生活,给我们生命,教我们成人的实实在在的母亲,还可从外貌、性情等角度,写狠毒的母亲、善良的母亲、漂亮的母亲、丑陋的母亲等;广而言之,可以迁移到写无生命的“母亲”——那养育你的村庄、城市、山川、河流等,还可以写不是母亲而胜似母亲的母亲等。
分析上段的示例,我们不难发现,仅从含义这个角度发散,“母亲”的
阐述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指导阐述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指导、山川、河流等,还可以写不是母亲而胜似母亲的母亲等。 分析上段的示例,我们不难发现,仅从含义这个角度发散,“母亲”的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