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思想 >《实践论》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实践论》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23319 浏览:1060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特别注重并且善于从哲学高度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为革命实践运动的顺利开展奠定理论基石。《实践论》即是以扫清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迷雾为主要目标,对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进行系统哲学总结以确立正确思想路线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是体现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方法论,今日重温,仍有重要的理论建设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人在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这对于此后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亟待进行深入的总结,以形成系统的和科学的理论。由于迫在眉睫这一战争形势的制约,1935年遵义会议只是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红军到达陕北后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国才有可能开始着力解决思想路线问题。1935年12月,在总结政治斗争经验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即向“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发起理论冲击,矛头直指“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这种教条主义和主张革命的力量是要纯粹又纯粹,革命的道路是要笔直又笔直的形而上学思想。1937年《实践论》问世,则是这一理论总结工作的突出成果。《实践论》的主题是论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讲求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为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实践论》深刻揭露了“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这些错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决反对的。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内曾有不少人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是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只言片语以装腔作势;党内另一部分经验主义者则长期拘泥于自身有限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不能着眼于革命全局而陷于盲目。这两类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于1931年至1934年在主观上使得中国革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而导致工农红军不得不实施战略退却、转移。教条主义者往往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而比经验主义者更有迷惑性,其破坏性也更大。的《实践论》,就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全文主旨重在揭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

《实践论》作为一篇认识论的光辉著作,并不是简单复述认识论的一般原理,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与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需要,抓住旧唯物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路线的致命弱点,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集中阐明了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科学原理,拓展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论》不但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构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论系统框架,更着重运用辩证法原理发展认识论,全面深入辩证地论证了人类认识的机制和认识的过程,提出了“两次飞跃”的著名论断,对人类不同认识层次实现了准确而灵动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还特别强调第二次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飞跃的重大意义,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飞跃。”这一论述,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点,又进一步明确强调了认识的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是认识论与辩证法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成果。《实践论》第一次对人类认识的总规律做出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充分体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特别是把“再认识”作为人类认识总过程中一个基本环节着重强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灌注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活力,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内涵的新境界。
《实践论》是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一个显著标志,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跨越了译介型、学理型、诠释型和通俗普及型的层次,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实践论》的问世,与《矛盾论》一起开辟了中国哲学发展的新天地。它不但是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哲学总结,在理论内容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而且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的结果,在思想资料和表达形式上创造性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实践论》的副标题就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在批判地继承古代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思想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明确回答了中国哲学史上这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古老问题。非常擅长用中国民族传统的思想智慧,从怀珠韫玉的诗文名篇、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中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资源,自然妥切地用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通过生动活泼的民族语言形式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使《实践论》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实践论》的发表和传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实基础。从理论层面上说,《实践论》的讲演、发表,促进了解放区广大群众学习哲学的热潮。1938年8月,在的倡导下,延安成立新哲学会,组织广大干部结合研究历史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1938年10月,在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1941年9月,提出,研究历史经验要学习理论,而理论学习“以研究思想方法论为主”。1942年,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提出“员对任何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www.udooo.com

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的头脑的思考,想一想它究竟是否合乎实际?是否有道理?绝不能盲从,绝不应提倡奴隶主义。”通过1942年发动以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延安整风运动,最终在全党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践的层面上说,较诸初创时期的二、三十年代,中国在此后的革命历史进程中,特别注重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为指导,特别注重研究历史、注重总结经验、注重调查现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关于中国革命的路线、理论和策略,真正实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最终使这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思想在党的七大会议上确立为全党的行动指南。三
《实践论》是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充分论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明确了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及其发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认识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产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实践的过程必然使客体的状态、属性、本质和规律不断展现,使人们不断获取新的更充分的认识,不断促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新的科学理论必然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并为社会实践的进一步拓展怎么写作,随着社会实践的新发展而发展,在引领社会实践与不断接受社会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获得理论的创新发展。约言之,社会实践的新开展,是科学理论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的充分展开乃是理论科学建设的坚实基础。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阶段。”这是对人类认识规律的科学概括,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实践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论》同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对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这是新的时代挑战,更是新的历史机遇,重温的《实践论》,将对我们推进这一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具有重大的启导意义。
《实践论》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说明认识是否正确,最终必须通过实验的检验。《实践论》对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问题也有精辟的论述。客观世界是可以完全认识的,这是客观的真理。但人们不能一次性完全地无条件地认识它,而只能近似地有条件地逐渐认识,即只能是相对真理的认识。因此,学习《实践论》,有助于我们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努力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实践发展,探索并创新科学发展理论,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

自考论文www.udooo.com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总结中国最初二十年探索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时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走过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新时代新课题,中国人如果把既有的理论凝固为教条,因循守旧,那就谈不上继承,更谈不上发展。事实上,最近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不断解放思想进而务实求真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里,每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每一次重大的政策调整和每一步重大的实践变革,无疑都契合了《实践论》的指引,都是不断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人在新时代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事业新局面的根本思想路线,毫无疑问,必须始终一以贯之、坚持不懈。
学习《实践论》,有助于提高遵循客观规律的自觉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认识并依照客观规律,避免片面性,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特别要注重从当前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修正错误的,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实践论》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坚持实践哲学,本人在许多方面已有垂范,可他晚年还是无法避免地犯了严重脱离实际的错误,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平心而论,晚年的错误,并不是实践哲学本身的问题,尚待我们更多从制度建设与文化品格方面着力探究。[3]现代西方哲学研究表明,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并不仅仅仰赖实践,但也绝不可能离开实践。《实践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确具有开放性的指导作用。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才能不断提高认识,不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所以,学习《实践论》,要着重于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要着重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形成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习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取得认识上的新进步。
[参考文献]
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82-298
王垒.实事求是思想与儒家经世致用[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1(12):15-16
[3]王垒.儒学渊源与的文化选择[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0(3):1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