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宏观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选择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选择和创新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7967 浏览:255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关键。根据课程的特点、要求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选择谈话式、案例式、讨论式、情境式、探究式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些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实现晓之以理,辅之以形,动之以情。
关键词:教学方法;选择;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673-291X(2012)24-027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从基本理论角度帮助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理论性最强,如何使它成为对大学生最具吸引力的一门课,是该门课程任课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要提高原理课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关键。原理课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方式,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管用”的教学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有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运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原理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首先,要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目的。通过原理课的教学要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学不仅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生动的形式感染人,还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要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内容的特点。原理课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知识含量大,理论性强。因此教师不能仅就理论讲理论,而应该使理论自然融入学生的思想,并且融会贯通。再次,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理论,更愿意自己主动参加到对理论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因此,教学必须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以学生为本”。最后,要符合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和适用条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认真分析各种方法的特点,实现教学过程诸因素的优化组合。
根据上述标准改革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晓之以理,辅之以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个部分的概念、原理讲清楚,讲透彻。“辅之以形”,就是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材料相结合。“动之以情”,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以情促知。遵循这些要求,选择谈话式、案例式、讨论式、情境式、探究式作为原理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些方法进行改革,使之适宜于原理课的教学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

1.谈话式教学的创新运用。由于原理课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这种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把说理与启发相结合的谈话式教学比较适宜于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的原理课的教学。古今中外的一些思想家都曾经成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孔子和苏格拉底。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主张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探索思路,体悟出事物的本质。苏格拉底创立了师生互相提问,平等对话的问答式教学法。他宣称:他自己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像助产婆虽然自己年老不能生育,却能够为别人接生一样。
在谈话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以全知者自居,而是以提问者的身份主持课堂。例如,在讲授相对静止的时候,举出古希腊的哲人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克拉底鲁所提出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结论,要求学生判断孰对孰错。如果学生发表的见解是错误的,教师可以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进行反驳,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失误,并继续思考如何纠正错误。例如,当有的学生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正确的时候,教师立刻追问如果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这样转瞬即逝的,那么这些事物还能够存在吗?还能够被认识吗?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暗示、启发使讨论沿着一定的脉络进行下去,指引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谈话式教学开展首先,要由教师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问题,安排怎样将学生的思维层层打开。其次,有些问题可以在课前布置给学生,使学生有一定的准备。有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师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求答案。最后,谈话的过程可以是教师与一个学生对话,教师与多个学生对话,教师与整个班级的学生对话,或者是学生之间互相对话。教师一定要能够驾驭课堂,指引学生的思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实现师生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火花的绽放。
2.案例教学法的创新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理想方式。原理课包含了大量抽象的理论,单一地进行理论分析,会使课堂枯燥生硬。以案例作为背景经验,更容易启发学生的思想。但是在实践中该方法容易变异为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因此,必须强化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以师生平等对话和头脑风暴法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即从案例出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和讨论,通过启发和激励,使学生自觉寻求问题的解答。以案例为载体,师生双方平等地进行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对话,有助于学生思想升华,并且培养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同时,案例式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必须建立在案例的精心选择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此,教师必须精益求精地编写案例教学讲义,根据教学内容对案例教学的步骤进行统一设计和规划。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写案例,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案例,让学生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可以使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更加主动。3.讨论教学法的创新运用。教师通过讨论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理论,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原理课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选定主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主题。通过选择热点时事、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及一些经典的话题例如“白马非马”、“飞矢不动”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组织讨论。讨论过程要善于营造气氛和控制形势。对发言者要及时回应,对提问者要启发和激励,对发言的内容和方式要正确引导。总结评价要趁热打铁,清晰明了。既要帮助学生澄清认识,理清思路,又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巩固提高。最后,拓展方式。教师不仅要围绕知识点设计讨论主题,适时地开展课堂讨论。而且要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和探讨。课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网上交流等方式展开研讨,使讨论经常化、习惯化。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当的内容为主题,做到内容和方法的统一;同时要精心组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既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又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4.情境教学法的创新运用。人的认识活动往往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原理课包含了大量抽象的概念、严密的推理,如果只是进行理论分析,不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对理论的积极思考,也使讲授更加生动和丰富,实现情理交融的效果。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和领悟知识。情境的创设有多种途径,例如将案例、音乐、诗歌等与原理课的内容和教学进度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情境载体。并且通过多媒体播放资料、师生朗诵诗歌等形式,情境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学生迸发,学习热情高涨。
5.探究教学法的创新运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教师讲授,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提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法强调自主思考和研究。经历收集资料、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原理课教学内容多,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在课堂中讲授,因此必须运用探究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全面把握知识内容。探索式教学法的运用应注重四个环节:首先,由教师总结一些学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根据教学进度将其布置给学生探索研究。以课堂演讲、讨论或论文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其次,本课程的学习要涉及大量的经典文献,而对这些经典文献的理解对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马列经典著作进行阅读,写作读书笔记。再次,精选一部分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课后探索研究,写出教案,并在课堂中试讲,教师做点评和补充。最后,建设原理课习题库,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原理加深理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而且往往会发现自己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难点,主动探求问题的解决。
选择谈话式、案例式、讨论式、情境式、探究式作为原理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并将这五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创新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主体性,使其被真理深深地吸引,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周蕖,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 魏 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