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体育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信息化实践和

初中音乐教学信息化实践和

收藏本文 2024-04-14 点赞:20579 浏览:935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自身的实践为基础,从微观操作与宏观把握两个层面,就音乐教学信息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在微观操作上,教师文化自觉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前提;充分占有资源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基础;精心整合资源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关键。而在宏观把握上,则要坚持把美育放在首位;坚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实践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使音乐教学更丰富、更生动,更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
关键词:音乐教学信息化实践思考
1672-1578(2012)06-0188-02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正以其资源的丰富性、覆盖的广泛性、手段的先进性、传播的快捷性,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面貌。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因此已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整整二十年,为了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几年来,笔者对如何把信息化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作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本文拟以笔者自身的实践为基础,从微观操作与宏观把握两个层面,就如何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使音乐教学更丰富、更生动,更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正于专家与同行。

1 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微观操作

1.1教师文化自觉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前提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深度又决定工作的准度和力度。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弄明白为什么要把信息化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传统的音乐教学一以贯之,形成了一套规范和模式,一般教师,特别是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可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任何教材,上起来都可以得心应手。而运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上音乐课,走的却是一条全新的路,甚至是要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来,不仅要化大力气,下大工夫,而且还可能走弯路,不成功。那为什么还要搞信息化呢?如果是上级要求搞、提倡搞我就搞,那是被动的,很难搞好。如果只是因为社会上信息化流行,或者大家都搞我也搞,那是赶时髦、随大流,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及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的报告的精神实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信息化进课堂的意义的认识。通过学习,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趋势。就音乐教学信息化而言则是从音乐教学自身特点出发、使之与时俱进的内在需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感性”的,丰富的、有“声”有“色”的信息化资源和手段,毫无疑问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具听觉与视觉的冲击力,因此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也更符合当今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接受习惯,教学效果也必然会有很大提高。几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笔者的一堂“苏州评弹”课,丰富多彩的音像材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虽然就在自己身边,平时却很少关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整堂课生动活泼,学生都非常投入,在课后的调查中,学生的反映也都觉得“有意思”。所以,从根本上说,当音乐教学信息化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文化自觉,那么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才有了内驱力,教师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不厌其烦地去收集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学习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制作能够很好体现教育理念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课件。

1.2充分占有资源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基础

如果把上一堂信息化的音乐教学课比作建造一座大楼,那么各种信息化资源无疑就是建造大楼所必需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没有这些材料,本事再大的建筑

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udooo.com

师也不可能两手空空平地造起高楼来。占有信息化资源越全面、越丰富、越多样就越好,这样在制作课件时才有选择与整合的余地。应该说充分占有资源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很具体,甚至很繁琐,但我们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因为“基础”扎实了,“大楼”才能巍然屹立。以笔者的这堂“苏州评弹”课为例,我在构思这堂课和制作课件时,因为笔者父亲是个苏州评弹的“粉丝”,通过长期收集,他积累了较丰富的有关苏州评弹的图书和音像资料,如几乎所有流派唱腔的音带他都有,这样笔者在选择资料时就能“挑精拣肥”,运用资料时就能“游刃有余”。从这一堂课的成功中也让笔者懂得了充分占有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资源的积累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求我们平时就多长一个心眼,做收集采撷资源的有心人。董国锁在《多媒体音视频素材的采撷、整理与运用》(《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9期)一文中,总结了从书店及音像市场购写、从互联网下载、从电视上录制、与同行、同学、网友交流共享等多渠道、多途径收集方法,值得学习推广。同时还要知道,资料收集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许多需要的资料往往求之难得,所以要有孜孜以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韧劲。

1.3精心整合资源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关键

通过长期收集积累,占有了大量的资料,在备课、制作课件中如何选择、整合、运用这些资料就成了能否成功的关键。资料占有是多多益善,但运用时并非多多益善,必须要有甄别,有选择,有取舍,既要深入进去,又要跳得出来,不能被诸多资料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用写作的术语来说,所有资料只是写作的素材,而用于写作中的才是题材,选择、整合资料的过程就是要实现素材到题材的飞跃。笔者的体会是,具体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明确教育目的,教学目的是一堂课的灵魂,也是取舍资料的标尺,也就是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资料就取,反之就毫不犹豫地舍去。二是要有总体设计。一堂课如何起、承、转、合都要安排好,做到有章有法,特别是要明确什么是重点,必须加以突出。三是坚持少而精原则。用一个资料能说明问题就决不用两个,更不能简单化地处理,成为资料的堆砌,以致杂乱无章。仍以“苏州评弹”课为例,笔者设定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苏州评弹这门说唱艺术,引起他们对家乡传统艺术的关注。为此我对教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制作课件时又对资料进行了精心的选择、整合,课从提问什么是评弹、让学生学说苏州话起,然后形象化地展示评弹相关知识(评话、弹词、表演形式、伴奏乐器等),重点突出吴侬软语的说表与流丽优美的唱腔,使学生对苏州评弹既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又对其艺术特点有较深刻的印象。最后,课在笔者为学生演唱以苏州弹词音乐谱写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中结束。整堂课显得完整、流畅、重点突出,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 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宏观把握

2.1坚持把美育放在首位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审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学校所以要开设音乐课的缘由。传统的音乐教学要把美育放在首位,运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进行音乐教学依然必须坚持把美育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主导教学活动的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被五光十色搞得眼花缭乱,陷入纯技术的展示,最后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而实际效果未必好。笔者曾经开过一堂“多姿多彩的中国民歌”课,有选择地通过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了汉族的《川江号子》、陕北的“信天游”《赶牲灵》、江苏民歌《茉莉花》;还开过一堂“《梁祝》欣赏”课,既向学生展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同时又展示了二胡和钢琴演奏的《梁祝》。虽然运用的资料比较多,但笔者始终坚持以美育作为课的灵魂,来统帅各种资料,运用的手法是“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感受、体会和领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语)的美学思想,做到了多而不乱,主旨突出。所以,音乐教学教材变,教学手段变,美育这个根本不能变,必须始终坚持不渝。

2.2坚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实

中国论文中心www.udooo.com

践中,主要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教师要摆正位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能以抹煞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代价。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更需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地位下降,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路径的引领者、学习过程的支持者等多元化角色转变。实际上,这样对教师要求也就更高了。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要把课上得让他们感兴趣,有吸引力,不仅要研究他们的接受心理,摸准他们的共鸣点、兴奋点,而且要经常变换“花样”,让他们保持新鲜感。上“苏州评弹”一课时,一上来笔者就安排了“学说苏州话”这个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有时候小点子能起大作用,教师要多动脑筋,每堂课最好都有一两个新点子。三是多用提问式、讨论式、游戏式。教师要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问、讨论、游戏等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

2.3积极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课改要求: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中解脱出来,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个要求很高,要真正做到也不容易,但我们不能畏首畏尾,而需要积极地去实践,去探索,以便从正反两方面不断总结经验,以求提高。在上“江南丝竹”课时,因为太仓是江南丝竹的发源地,江南丝竹在太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还有不少学生在学民族乐器,我就大胆进行了尝试。笔者先设计了几个问题:什么叫江南丝竹?为什么说江南丝竹发源于太仓?江南丝竹主要乐器有哪些?江南丝竹有哪些艺术特点?等等,布置学生去了解、调查。学生们有的从互联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有的专程参观了太仓江南丝竹馆,有的去向自己学乐器的老师请教,有的去市文化馆借来了《太仓江南丝竹进京演出》的录像……说实话,学生的积极性和所收集到的资料的丰富性是笔者始料不及的。后来这堂课就在学生的共同讨论和研究中完成,笔者只是最后进行了归纳总结。这堂课是学生教育了笔者,让笔者明白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问题在于教师如何把他们的潜力激发出来,转化为探究性学习的动力。这样的做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然后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Z].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J].
董国锁.多媒体音视频素材的采撷、整理与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9.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