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大学德育 >有关于高一高一物理教学和

有关于高一高一物理教学和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8002 浏览:317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专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摘 要: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不能尽快适应物理学科的学习,认为高中物理特别难。综合分析以上因素,原因有:一是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二是初高中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差异;三是初高中生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科特点;衔接教学;原因;解决措施
在学情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高中物理是最难学的学科,尤其是部分女同学为了逃避物理而选择了文科。高中物理真得有那么难吗?究竟难在哪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十多年的教学反思与研究,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初高中的过渡没有衔接好,导致很多同学找不到合适的学习高中物理的方法,从而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甚至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过渡教学是高一物理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现将高一物理难学、难教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及处理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的目标。因此,初中在仅开设两年的物理教学中涉及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几个大的分枝。据此,初中物理知识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形象性。物理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插图和漫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了解一些物理常识。
第二,直接性。物理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从生产和生活常识引入概念,从个别的定性实验中得出结论。

三、经验性。较多的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经验出发,经简单的定性验证就可得出结论。

四、定性多,定量少。初中物理仅要求学生解决一些粗浅的物理问题,数理结合非常薄弱。

初高中教材的编排经历了一个从定性到定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浅显到严谨的过渡。因此,高一物理教师,特别是从高三下来的教师一定要有意做好教材衔接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对教学起点的低定位的把握,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而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难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形、幻灯片、录像、课件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掌握物理概念,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方式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二、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差异的分析

初中物理教材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学生学习时以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易于学生阅读理解,因此,教师的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物理常识,更重要的是对考试的考查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练习和检查。由于初中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因此,部分学生即使上课时没有认真学习,到了考试前来个恶补,机械地记住公式与题型,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也能考出个好成绩。有的学生就误认为只要上课听懂了考试就不怕了。而高中物理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一句话可能涉及到文字的理解、逻辑的推导、数字的处理等多种知识与能力。因此,即使老师讲得很详细了,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还是较大,有时学生即使背会了概念和规律也不会灵活应用,如学生一进入高一就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里涉及的公式有v=x/t,a=Δv/Δt,v=v0+at,x=v0t+at2/2,x=v0t+at2/2,Δx=aT2等,因此,有的学生反映公式都背会了,但由于不会分析物理情境,因此,不知道该选用什么公式等。正是由于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机械记忆训练较多而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相对单一,而高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的训练强度较大,因此,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脑子一下子转不了这么多的弯,很难一下子适应,感觉物理一下子变得深澳了、抽象了、难学了。
尽快化解这一重大难题的方法是加强对学生思维模式和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意识到有效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不仅要熟记物理公式,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研究物理运动情况的问题(无论是图象问题还是大题)都必须画示意图,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等。对于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三、初高中生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及处理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学生理解起来较容易,且涉及到的内容以力、热、电、光的表面现象为主,不进行深入地研究,因此各章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不是很强。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加之现在初中会考的物理试题也较容易,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导能力的要求较低,主要还是以学生的识记为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不像高中这么明显。而高中物理涉及的内容较多,挖掘的较深。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要从多个侧面观察它、研究它,且各种关系又相互关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扩大了。因此,高中物理的专业味变浓了、深度变强了。并且高中物理各章间的深层次的关系也出现了,如运动学公式、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不仅在力学中要用到,在电磁学中也会用到,因此,学生思维方式不转化,不但“力学”学不好,“电磁学”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思维方式的突破提高,及高中课本的编排是将“力学”放在高一,而这一部分上来就是面临运动学的运动过程的分析、运动公式的选择及物体的受力分析(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和研究等)。这些都是横在高一学生面前的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学下去。
因此,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初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快而是求稳,可以适当减慢教学进度,将重点放在高中学习所需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上。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讲得太多太细,而是要尽可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李先林.高一物理教学之管见.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10).
李远楷.初中物理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的实践与思考.物理教师,2003(9).
[3]叶长文.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学习困难观及其启示.齐鲁学习,2000(3).
(作者单位 臧金娟: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窦衍花:山东省诸城市实验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