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文化差异中法日常交际用语中文化差别探析要求

文化差异中法日常交际用语中文化差别探析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7561 浏览:246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人类文明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形成了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国与法国相距甚远,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存在着诸多差异。尝试从礼貌用语、问候语、称呼语及禁忌语等方面来阐述中法两国人民在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日常用语;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差异
1002-2589(2012)33-0153-02
在人类文明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形成了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化则决定语言的形成并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它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语言之中,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及表达的基本内容。当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形式和模式,这也决定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语言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与法国相距甚远,中法文化差异也很大,中国人从小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讲求淡化自我和中庸之道,而法国人则是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讲求自由平等崇尚自我,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必然会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有所体现,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的使用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交流中往往出现文化碰撞与冲突。下面我们就从礼貌用语、问候语、称呼语及禁忌语等方面来阐述中法两国人民在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一、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

无论在汉语还是在法语中,求人帮忙,表示感谢或歉意都会用到礼貌用语,例如汉语里有“请”、“谢谢”、“对不起”;法语里有“S’il vous plaǐt, S’il te plait”,“Merci”,“Excusez-moi, Pardon”。总的来说,这些表达方式十分相近,不会造成什么误解,但是这些礼貌用语在使用频率和适用场合上仍然有很大差异。
法国人使用“S’il vous plaǐt, S’il te plait”(请)的频率要比中国人高得多,尤其在家庭成员、朋友、熟人之间。在法国,即使在家庭饭桌上,父亲叫儿子把面包递过来,也会说“Passe-moi le pain, s’il te plaǐt.”(请把面包递给我),法国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这和中国人的习惯很不一样,在中国,人们只有在商店、餐馆、宾馆等公共场所才使用“请”字,表达对关系不太亲近的人的尊重,而对待亲人或朋友,中国人往往不用“请”字,因为他们认为,在亲人、朋友面前用了“请”字,会使彼此的关系过于客套和生疏,甚至显得做作。
法国人使用“Merci”(谢谢)的频率也要比中国人高,他们常把“Merci”挂在嘴边,即使是借支笔,递本书这样的小事,他们也会连声说?“Merci”,有时这样的客气会让中国人觉得不耐烦。中国有句俗语“大恩不言谢”,何况这样不起眼的事。在熟人、朋友和亲人之间,中国人一般认为不必多言,对方已然了解自己的感激之情,再说这样的客套话就使得彼此之间产生距离,变得生疏。其次,在使用“谢谢”的场合上,法国人与中国人也有所不同。例如对待别人的夸奖与称赞,法国人往往会回应一句“Merci”,表示欣然接受,而中国人往往要谦虚一番,似乎对别人的夸奖感到局促和不安?。如果有人称赞法国人汉语讲得好,他会很高兴地说“谢谢”,甚至还会洋洋自得,眉飞色舞;反过来,一个法国人说“Vous parlez bien fran?觭ais.”,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会回答“C’est loin d’être parfait.?”(我还差得远呢!)。
在中国人眼里,法国人过于自信,不虚心,表现得不得体;而在法国人眼里,中国人的这种拒绝赞扬、言不由衷才是不礼貌的。其实,这些误解都是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在法国人的观念里,个人主义是最基本的内容,他们强调自我,勇于表现,认为这便是礼貌和对他人的尊重;而中国人则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尽管承认个人的力量,但更注重与他人的关系,以和为贵,在语言使用上往往采取贬己尊人的表达方式,以体现礼貌。
法语中的“Excusez-moi”和“Pardon”与汉语中的“对不起”也不是完全等同的。在中国,人们说“对不起”往往是因为妨碍到他人或是对他人做了错事,为了表达歉意或是请求原谅,一般是事后才说的。而法国人常以“Excusez-moi”和“Pardon”来作为开头语。例如:法国人在请求别人帮忙、让路或向别人询问事情时,都要先说一句“Excusez-moi”或“Pardon”,这样既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又不失礼貌。可见,法语与汉语中的“对不起”在使用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二、问候语的使用差异

在中国,有一句经典的问候语“吃了吗”,众人皆知,甚至被编排到小品里当作笑料。其实,中国人的问候语题材相当广泛,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可以说“水到渠成,信手拈来”,例如:当看到同事从食堂走出来时,会问“吃过饭啦?”;当看到邻居正拿钥匙开门时,会说“才回来呀?”;当看到朋友正往外走时,会问“上哪去呀?”等等。被问候的人也会欣然回答,认为这样很自然,也很正常。然而,如果我们用上面的问候语来问候法国人,他们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甚至还会产生反感。法国人相互碰面,会说Bonjour, Bonsoir,

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udooo.com

Comment allez-vous, Comment ?觭a va等,他们打招呼的用语简单而固定,绝不会像中国人的问候语那样五花八门。
看似简单的问候语,其实暗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吃饭是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应该成为相互问候的话题。另外,中国人注重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问候语的随意、不固定更能够体现中国人的热情以及对他人的关心。中国人很少使用“你好”来相互问候,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模式化的问候语会使彼此间的感情淡化,而产生距离感。相反,法国人则认为,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更强调人的独立性,不愿让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而他们模式化的问候语既不涉及“你”,也不涉及“我”,这正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

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