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试析汉语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

试析汉语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4011 浏览:94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在当前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播相互渗透、合融,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我们既要充满文化自信,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和合理性,又要加强文化自省,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文化对比和对话,在汉语的国际推广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汉语推广;文化传播;多元文化
[]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2—0105—0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被浓缩为一个“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最直接、最明确也最有效的方式,积极推动本国语言的对外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多方交流和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语言的对外推广,其影响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发展,语言所带来的文化传播,其价值更为人所关注。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在国际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汉语的国际推广不能仅靠语言的单纯传播,只有当我们自觉地用文化的魅力带动汉语的推广,才能真正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强盛,在世界上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渗透与合融:全球化背景下

语言与文化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和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全球化发展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社会浪潮,它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世界各国建立在金融和生产一体化基础上的社会同质化过程。目前虽然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全球化定义,也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全球化模式,但全球化趋势正不断推进且不可逆转,已是不争的事实。“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文化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当中,显示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各个国家都试图通过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而获得更多的国家利益,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标志。按照美国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意识形态和文化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集中归纳为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低,取决于该国在国际社会所获得的文化认同感和影响力的大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能力是体现国家整体实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否抓住机遇、主动出击,传播自己的文化,既是民族文化发展与推进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通过其优秀文化展示自身文明成果的重要机会。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不注意其民族文化的传播,努力开拓和丰富其文化传播途径。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推广不可避免地进行着文化的传播,借助民族语言来推广本国文化,已成为很多国家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不二选择,有的甚至把推广本国语言和文化列入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文化政策之中,如“法国主要语言推广机构法语联盟在语言推广中将文化作为最主要的语言推广特征,其主要宗旨是传播法语,弘扬法国文化,并在138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1140余个。英国文化委员会目前在全球有230个分支机构和138个教学中心,其宗旨是推广对外英语教学,增进外国对英国文化的了解,推广英国的价值观念。德国的‘歌德学院’在76个国家设立了分校,是德国最大的德语传播和推广机构,其宗旨与目标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增进与各国的文化交流”[3]。语言文化软实力能够于无形中影响他国意愿和决策,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才会不遗余力地向外推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语言文化传播的事实也表明:语言文化的推广程度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首先要以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的发展为前提,而当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得以使用和接受,又会对这个国家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且持续不断、长期存在。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3年第2期唐智芳: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
利用汉语的对外推广传播中国文化,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各国的文化沟通,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我们的了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同时,还能提升我国语言文化软实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因此,中国在向世界推广汉语的时候,就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不能仅仅把它当做工具来介绍,还要承担起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我们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在语言的推广中自觉传播中国文化,以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为支撑,保持和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价值,使千古厚积的东方智慧在人类文明中保持自己的一份精彩。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满足世界各国急速增长的汉语需求和学习热情,加强和增进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合作和文化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汉语的国际推广和文化传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和标尺。
二机遇与挑战:汉语国际
推广中的现实状况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它是一种内隐的文化竞争力。当中国成为世界发展越来越强大的参与力量,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时候,汉语语言已成为展示中国悠久文化和当怎么发表展成就的重要媒介,它以其特有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多国家以50%甚至翻番的速度增长,全世界现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经超过了4000万。据统计,截止至2010年底,国家汉办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孔子学院322所,孔子课堂369个,全年向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派了6000多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正以其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汉语国际推广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时怎么发表展背景下,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支持汉语走向世界,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中国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将汉语的推广与中国文化的传播有机融合,适时调整语言推广策略,建立以语言知识掌握和语用能力提升为浅层目标、以文化传播为深层目标的发展机制,大力提升汉语在世界语言体系中的国际竞争力,培养欣赏和认同中国文化并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力量。正如国家汉语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所说:“海外通过汉语学习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需求十分迫切。‘孔子学院’已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5]文化价值在汉语推广中的彰显,能使语言获得更深入、更持久的发展动力。我们理应为广大汉语学习者搭建一个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度内涵和文化精髓,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鉴赏能力。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必然会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曾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重估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振兴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地位,这不仅仅是文化教育领域的事情,更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大计。
然而遗憾的是,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还远未达到应有的地步。尽管在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将近4000万,并且汉语还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但它在国际重要交际领域的使用还十分有限,很多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组织、会议真正使用汉语的并不多。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不少外国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陌生和误解也让我们感到痛心。在不少外国人眼中,中国是廉价和劣质商品的制造工厂,是一个古老而落后的东方奇特大国。当我们以无比包容的心态了解和熟悉外国文化时,却发现很多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还知之甚少,加上一些西方国家因意识形态问题在舆论上对中国的歪曲以及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很多外国普通民众难以正确了解和认识真实的中国,2008年伦敦等地奥运火炬传递事件以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不实报道就是文化偏见的证明。这背后固然有利益的博弈,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无疑也是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作为汉语使用的主体

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udooo.com

,汉语在本国的状况也让人担忧。全民对英语的追捧和对母语的漠视形成鲜明对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传播语言、输出文化产品等方式,对中国本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国民心理,汉语和汉文化可以说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因此,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西方文化的强势推进下,如何推广本国语言和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语言推广中,如果我们对汉语中蕴涵的珍贵文化遗产视而不见,就会割断文化传承的根,使历代创造的文化精粹趋于灭亡。庄子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历史不能割断,文化无法终结,汉语积淀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汉语传播不能中断,中国文化也不容抹杀。
三自信与自省: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应有心态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和发展的世界,社会群体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人类之所以能够持久不断地发展,就在于各个民族文化间彼此吸收、扬弃。“人们所创造并寄居其间的文化传统不仅有着各自的内在丰富多样性,而且相互间各具千秋、难以归一。但多样差异和多元互竞本身并不是人类文明的灾难和悲剧,相反,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多样和多元互竞,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真正源泉和动力,创造出了人类的伟大文化和伟大人类。”[6]文化的多元发展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互惠互利创造了条件,各种文化在彼此借鉴吸收、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人类文化景观,各种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保持其他族群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特性,就如保护濒临绝灭的稀有种属一样,是为了人类全体文化的永续存在而保存。”[7]文化的多样性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越丰富,人们可供选择的余地就越广,文化创新的可能性也越大。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所累积下来的独特观念和方式,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然而自19世纪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自身文化的衰败,一些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与现代化进程格格不入,因而很多丰富的文化资源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真是这样吗?当今世界上多个组织、团体讨论的全球基本原则,有人认为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我们儒家文化中的“仁道原则”和“恕道原则”;当西方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时,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显现出无与伦比的成熟文化心态;中国文化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民胞物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价值观念与西方“毫无节制的生活最快乐”、“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他人即地狱”等个人利己主义的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文化中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思想,在今天依然闪烁着光芒,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个人治学、理财、管理、谋生,都可以从中发现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思想……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先哲留下的一份厚重遗产,它凝结积累着民族的智慧,是全体中华民族创造的结晶。它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多元文化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被视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金科玉律”。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过:“我觉得当代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中国的文化不是最古老的文化,却是世界上唯一三千年绵延下来一直没有割断的文化,中国人应该有一种自信以及对文化的骄傲。……现在中国人都为自己的经济发展成就而骄傲,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也同时为自己的新的文化成就而骄傲。”[8]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自信心和自豪感,才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保持自己独具的民族特色。我们应当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为基础,以多种文化包容并蓄的态度,充分利用好汉语国际推广这个平台,自觉地向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去弘扬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民族文化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中华文化也是如此。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拥有许多优秀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

源于:免费论文www.udooo.com

地存在着负面的东西,而且,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差异,也注定不可能将古代文化全盘照搬于当代社会。因此,我们也必须具有自省的意识,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传统文化,清醒地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缺点,消解中华文化负面因素的产生机制,冲破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这种自省,是要从中华文化的庞大体系中,过滤出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糟粕”,改造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传统,发扬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标准。因此,“中国文化重建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中国传统的基本价值与中心观念在现代化要求下如何调整和转化的问题。”[9]当我们以文化整合的全局性战略眼光,以中国文化的博大胸襟与犀利眼光看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并汲取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的精髓,就能融铸新型文化体系的内在价值,提升民族文化的精神生命,实现民族文化的理性复兴。
四对比与对话:汉语国际推广中
的中国文化传播出路
语言可以学习,也可以习得,而文化的接受不仅仅是学出来的,它更倾向于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而言,其母语文化有如血液一般深入骨髓,异质文化的习得却要翻越万水千山障碍重重,如果泛泛地对他们灌输文化内容,是很难真正消化的。因此,传播中国文化,不能一厢情愿地将我们的文化强加于人,而应当是推己及人地将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要素渗透到语言推广中,通过文化对比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特质。
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普遍运用于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方法。文化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我们要了解任何文化(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都必须将它放到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和对照中去认识,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把那些仅仅属于某个特定社会的价值和习俗当作人类普遍的信念和行为规范。文化的传播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对文化现象的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的对比分析,才能揭示出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从而让其他文化群体更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化的特质,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很多时候,文化上的冲突缘于我们对文化差异的忽略,如:中国人认为是很容易理解的,外国人却不明白;中国人认为寓意深刻,而外国人觉得可笑;中国人认为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外国人认为不合法;中国人认为是真善美,外国人不以为然。在文化传播中进行文化对比,如果这两种文化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那么就更容易让这个文化群体的人员所亲近,获得他们的认同;如果两种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也可以让他们加以区别,使之理解文化的多样化存在,正确看待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10,11]
通过文化对比,我们可以寻找和探求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大体说来,人类的思维还是具有较大的共性,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看法也大体相似,因此即使是完全不同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化也会有许多共通之处,这为文化的交流创造了前提[12]。如在汉语中我们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谚语,英语中虽没有完全等同的说法,但是也有句谚语是“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每个卖罐子的人都夸自己的罐子好),可见二者对同一观点的表述虽然不同,但反映的文化观念却如出一辙。这些文化共通现象在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中具有明显的辅助作用,为理解两种不同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文化对比,更重要的是消弭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正如Eco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的那样:“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指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去理解和尊重他们和我们的差异。”[13]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形成自己约定俗成的文化习惯,如果学习一门语言及其文化的过程中,不了解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别,盲目地以某一文化思维惯性去理解和行动,就会产生交际的障碍和行为的失当。因此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要加强文化差异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和本族文化之间的异同,给他们提供一个了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机会,学会包容和尊重异国文化和风俗。在比较中,我们要克服片面的、模式化的、狭隘的“文化定型”论,不能为了塑造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性,有意识地将两种文化之间的特征进行夸张、扭曲,这样学生便会进入一种伪文化摄取的循环中。[13]很多时候,困扰学习者的并不是两种文化本身的差异,而是他们想象中的文化和现实中的文化所形成的强烈反差造成的冲击。文化是有动感特质的,有变化的,文化的传播也应当与时俱进,抓住典型特征加以比较,以更客观、更理性的心态批判性地接受外来文化,分析鉴别不同文化所体现的差异,尽量避免以流于浅表的文化形式、非此即彼的狭隘思维方式忽略丰富的文化内涵、简化复杂的文化现象的倾向。
钟启泉先生认为,“对话是在社会关系之中,通过内心世界的交际,相互合作,创造着对话对象与对话内容的,而这又取决于社会关系的性质。” [14]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汉语国际推广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过程,是一种以文化为内容和方式展开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以、平等、理解、宽容为前提的,它是一种状态的存在,而不单纯是一种交流的手段。没有、平等、理解和宽容,就无所谓对话。汉语国际推广是多元文化互动的过程,在推广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拥有各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提供了“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乃至“相互发现”的契机,这是文化交互主体性关系的一种表现。 [15]在这里,文化不是一种灌输式的“蓄意行为”,而是对话精神的指导下,保持一种精神性的平等和双向交流的关系。在对话的氛围中,不同文化群体都能自由地发表各自的看法,实现精神上的平等相遇。
在汉语国际推广这样一个跨文化的特殊场合中,文化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充盈着理解、尊重、包容、平等和自由的对话,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任何一种文化能够在世界上得以长期发展必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长处,都能为人类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16]各种文化都应该在和其他文化的交往中,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在吸收、改造中创新文化,以适应全球化发展和文化多元的需求。以理解尊重为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和交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比较中加以鉴别,在互动中得以发展,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多元文化观为价值取向,在帮助其他文化群体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同时享有本民族应有的文化尊重,才能帮助他们建立平等、包容、尊重的文化观,也更容易实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源于:期刊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