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美术教学 >谈述感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量

谈述感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量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4850 浏览:147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学会体会文章作者的感情、观点,能够整体感知全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基本目标之一,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文章感知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课题。文章首先对初中语文感知教学的重要性以。
2095-3089(2013)32-0-01
感知能力对于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的感知就是人的知觉和感觉,是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认知的开始。感知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尤为重要,有必要对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感知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一、初中语文感知教学基本分析

1、语文感知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心是文章教学,围绕文章教学,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这整个过程是初中完成各种认知的过程。而要达到好的认知效果,必须培养学生较强的感知能力,没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都会降低。感知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感知教育符合现代素质教育中的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结都处于不停的学习状态中,现代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进行各种知识以及技能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感知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国外学者提出,人是一种理性动物,具有自主能动性,可以通过自身心智去认识、探索外界事物,而不受其他人的主宰。
其次,感知能力对于阅读教学具有重要影响。语文阅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包括语言技能活动、情感活动、心智活动。语文阅读中学生由最基础的文章感知上升为文章主旨思考的过程基本概括了人类心智的所有因素,如感知、理解、思考、记忆。感知能力是学生心智能力的基础。
最后,初中生正处于身体、情感、智力发育阶段,抽象思维活动逐渐加强。但是他们的整个认知过程基本还是以客观现实的感知为基础,也就是感性认识占比比较大。学习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感知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情景教学等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氛围活跃的课堂中充分感知语文教材内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目前语文感知教学基本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已经开始重视语文感知教学,语文课堂中感知教学比例增大,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教师无法准确理解初中语文“感知”的本质。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学生刚刚阅读完一遍,甚至是只读了一半,教师便开始课堂知识讲解,询问学生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如何进行段落划分,文章作者基本情感态度是什么。虽然对学生进行提问有助于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文章阅读,但是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由感知文章能力的培养。感知一种知觉,是一种感觉,需要学生自己去细细体会,经历整体感知文章——部分段落感知——文章更深层次感知的过程,而不是各自硬性问题的回答。

二、加强初中语文感知教学的几点策略

1、强化教学注意的指向性

通过相应的听觉或者视觉在一瞬间内注意到特定感知对象就是注意的指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指向性。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教师要明确每堂课的主要任务,不能期望学生在一堂课中既要认真听又必须做到最佳的视觉表现。例如,教师将一堂课定位为听力课,则全课程的重点讲授以及各类问题都应该围绕学生听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如果教师奖一堂课定位为感知能力中的视觉能力,那么整堂课重点要求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无需注意各类声音。
另外,在增强教学注意的指向性中,教师还要在课前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设置课堂感知注意的焦点。相关心理学研究结论表面,人的感知过程中,会潜意识的进行选择性接收信息,忽略不必要的信息。例如,同是看见一棵树,画家感知结果是一颗颜色鲜明,外形美观的树;工匠看见的是树的木质有多好,树的直径大小,这棵树可以打造什么样的家具。也就是主体需要不同会影响到其对某一事物的感知结果。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借助各种感知焦点设计,引导学生快速感知关键信息,迅速提高感知能力,准确把握文章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2、借助学习对象的新异点,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在安静的自习室内突然有人唱歌,必然会引起整个自习室内学生的强烈注意,与此原理类似,教师在教学中借助新异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感知能力。例如,作者在进行《故乡》一文的讲解中,就将人物设置为新异点,围绕人物主体,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各阶段的“我”、水生以及宏儿,让学生感知作者的基本情感。

3、借助背景衬托感知对象,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首先,通过背景与感知对象的互换过程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相关心理学研究结论表明,背景以及感知对象之间可以互换。文章《孔乙己》中开始部分作者将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为背景衬托坐着喝酒的长衫者,然后借助两者为背景衬托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前面背景与对象的互换能够让学生迅速体会到孔乙己所处的境地,增强感知能力。
其次,依据人体视听系统的特点提高背景对感知对象的衬托。相关实验证明,人类各感官接收的信息量是不等的,其中视觉吸收量最大,对人的感知能力影响也是最大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视觉能力提高学生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形似字教学,在黑板上采用各种颜色的粉笔,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感知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感知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采用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感知能力,增加其语文学习的信心,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曹增龙.初中语文感知性阅读技巧[J].时代青年(教育),2012(5)
刘晓琳.巧教语文感知“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四美”[J].基础教育参考,2012(2)
[3]余小平.论对话型的语文感知方式[J].柳州师专学报,2009(3)
[4]顾卫.呵护原生态的语文感知[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9(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