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讲究数学课堂提问需讲究艺术

讲究数学课堂提问需讲究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28133 浏览:13038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在当前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问题提得好,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高效而智慧的提问看似漫不经心,却环环相扣,恰到好处,问得开窍,问得美妙,启人心智,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趣味性
高效的课堂提问有哪些独特之处?以下是我在课堂观摩学习中针对提问艺术的一些感悟。旨在通过学习与反思,重视并提高我们的课堂提问艺术,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涌动艺术的灵性。

一、引奇激趣,注重提问的趣味性

明代学者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一节成功而高效的课,总能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得很近。这除了教师本身的言语魅力、个人风格外,更在于教师巧妙地构思设计提问,设计的内容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问题时有趣而愉快。同时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促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提升能力,并因此享受思考与创造的欢乐和满足。
同样是学习大月、小月、二月的知识,我以前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观察日历,探索发现月与月之间的天数是不同的,然后根据观察把12个月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的情况交流得出大月、小月、二月的知识。而有位教师首先通过激趣性的提问:“我的生日啊,是某个月的最后一天!猜猜看,可能是几月几日!老师的生日不在30天的月份,也不在31天的月份。”激发了学生探究的,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情感投入探索之中,主动胜利地找到2月份的天数。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而问:“那如果让你根据每个月的天数将这12个月进行分类,你打算分成几类?每类是多少天呢?”这样为后面的分类活动提供了分类标准,几个问题互为因果、逐层深入,在巧猜生日的问题设计中,有关大月、小月、2月的知识在分类活动中悄然建构。
枯燥与生动之间需要教师用艺术的“趣问”进行转换,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问题时有趣而愉快,身心愉悦地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教材内容知识点的结构体系,巧妙地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思考与创造的欢乐和满足。为此,教师提问设计的着眼点,应当能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

二、质疑诱导,注重提问的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贵在相机诱导。”诱导之法便是提问与指点。在教学中,当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后,教师“别有用心”地把“两个加数”改为“3和4”,得出“交换3和4的位置,和不变”。再质疑学生“比较我们俩给出的结论,你想说些什么?”教师在学生无疑处略显突兀的介入,启发了学生对“一个例子究竟能说明什么”的数学思考,而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教师有意触发猜想和验证的一根引线,这里关乎知识的习得,更关乎方法的生成,关乎学生对于如何从事数学的思考,从而使这个启发式的问题更具思维价值。
教师要善于质疑无疑处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是引导学生深入数学本质,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对于揭示知识的本质,拓宽思维广度和深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启发性问题更能激起学生思维,打破学生思维的定式,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三、追问深入,注重提问的渐进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现状是教学准备的基础。追问是在学生对浅层次的问题充分考虑后进行。学生已有“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知识,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整万数的基础。教师设计了拨数的游戏:拨出3,30,300,3000四个数,并追问“奇怪,既然都是用三颗珠子,怎么会表示出不同大小的数呢?”这个看似平常的追问环节,实则意义深远,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同样多的珠子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而且以十进制记数法的“规律”作为铺垫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步步深入、提升,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发展。
数学味的追问,通过渐进性的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往问题的纵深处探索,有效避免了学生思维流于表面的现象发生,同时把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以此提升思维层次,有效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四、比较辨析,注重提问的思维性

“一会儿把0去掉,一会儿又把0添上去,真的可以这样算吗?”教师故作疑惑状,对算理刨根问底,给学生出了一道难解之题,学生在自由辩论、互相质疑的过程中显现,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对于算理的阐述,多数学生开始十分茫然,不知该作何解释。即使个别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算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明白了其中的算理。教师的再一次提问:“但还是没有说清楚为什么可以去掉0,添上0。”有效激活了学生求证的思维,引发了他们的探究心向。可以看到,在老师创设的辨析提问下,学生在“茫然深思尝试解释一恍然大悟”的过程中,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得以锤炼,算理得以澄清,最终获得思维品质的磨炼。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捕捉学生的想法、创见等,以困惑性的思维提问引导学生作比较辨析,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由此及彼的综合归纳,在比较中增强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达到加深认识、全面认识的目的,从而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兴味盎然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课堂教学在立体化的发展中孕育师生智慧,走向优质、高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