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实效性策略电大

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实效性策略电大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11411 浏览:464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实现“人”与“语文”的内在交流,这种交流哲学上称之为“对话”。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应该根据文本语言的不同特点采取合适的策略,使学生与文本的会话有一定的“凭借”,找到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口”,才能让学生真正自然地走进文本,亲近语言,在语言中走一个来回,让语言训练更具实效。
关键词:语言训练;实效性;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又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开展其他一切对话活动的基础,因为学生只有深入地细读文本,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获得对文本语言内容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才能与老师和同伴进行平等、多维、高质的对话。
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实现“人”与“语文”的内在交流,这种交流哲学上称之为“对话”,语言学家称之为“转化”,心理学家称之为“同化”或“顺化”。现实中很多语文教师特别注重朗读的训练,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会读得不亦乐乎,然后便是抓住重点句子对文本进行支离破碎的解读。试问,学生是否与语言文字发生了内在的交流,是否真的走进文本、读懂了文本?实际是泛泛而读、泛泛而谈,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停留在表层上,没有进入语言的内核,也就很难获得言语技能和言语智慧,长此以往,必将阻碍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笔者归纳了以下几个策略,粗谈自己的体会。

一、紧扣关键词语,对话文本“核心”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很大的作用。找出这些重点词句,经过反复阅读揣摩,理解作者为何用这个词语,用了这个词语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节省了阅读时间,同时与文本重点内容有了更深入的对话,由关键词的学习进而“辐射”到文本中非重点内容的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会人物内心,感受语言文字表述的准确性,学会正确地遣词造句,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二、提炼中心问题,快速融入文本

笔者在执教《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时,开始就采用了“直奔中心、串起全课”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片断如下:
师:这就是九曲万里、奔腾不息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啊!黄河以它排山倒海的气势,冲天而来,看了令人胆战心惊。而有人竟敢做它的主人,他是谁呀?
生齐说——艄公。(板书:艄公)
师:学到这里,爱思考的同学一定会问:艄公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1)指名生读。
(2)生齐读。
(3)理解“如履平地”中“履”及整个词语的意思。
师小结过渡:艄公在黄河上如履平地,而文中的“我”站在岸边却提心吊胆(板书:提心吊胆),这是为什么

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udooo.com

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至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品读体会。

三、引发认知冲突,在矛盾中深入文本

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而作者的思想情感,通常是用文本的形式,以一定的语言符号呈现给大家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强烈的探究,根据文本语言的精妙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中创设一个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头脑中固有的认知与教师的问题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激发争辩意识,从而激起学生进入文本、走进作者之心,进行思想、情感等心灵的沟通与交融,找到语言训练的凭借。

四、发现前后联系,在对比中解读文本

文本语言中经常会出现前后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内容前后的对比关系,学生就能更好地走进文本中的人、事、物,在对比中深入解读文本,在对比中体验知识、获得知识,感受语言表述的精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层面地激活学生与文本语言对话,才能让孩子成为文本的“知音”;只有让学生与文本有了精彩的对话,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具生命力,我们的语言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上出“语文味”。
参考文献:
[1]成尚荣.语文教学应该让孩子有被拥抱的感觉.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凤凰传媒出版集团,2009(6):1.
[2]薛法根.用心聆听语文的声音.小学语文教师:增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50.
[3]方智范.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1.
[4]洪堡特.语言与人类精神.钱汝敏,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