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管理 >理性化我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理性化理由

理性化我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理性化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6777 浏览:229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理性化成分比例较高,有些历史知识存在着概念化、模式化、刻板化的问题,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也大受影响。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理性内容形象化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理性内容;形象化;思考
1326-3587(2012)11-0064-0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将某些鲜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概念化、模式化、刻板化的倾向,导致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接受困难,进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那么,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否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这些理性化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将课堂教学变得活泼风趣、富有个性呢?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师实践,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将理性内容形象化的必要性

为培养学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理性内容形象化。这是因为:
第一,将理性内容形象化,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右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左脑具有逻辑思维的功能,主要司管语言、书写、计算、分析、判断等等;右脑具有形象思维的功能,负责感觉领域,如认识形体、鉴赏绘画、欣赏音乐等等。左右脑平衡发展,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每个人的大脑只有小部分被利用着,大部分处于失控和闲置状态。左脑可能处于超负荷状态,而右脑却常常被冷落。
第二、将理性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是由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从具体性、形象性到抽象性,从低级到高级。对他们而言,直观形象的材料要比抽象的材料更容易理解,更易被大脑接收和储存。课堂上如果只是泛泛地谈经论史,即便把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交待得清清楚楚,学生也难免被枯燥的说教搞得筋疲力尽,兴味索然,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三,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提示事物本质,提高理性思维水平的需要。历史的理性内容,包括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意义及其影响等等,这些都是研究者把原来形象生动和具体的史实进行加工后的产物,是科学的升华。要把这些研究成果用在教学上,则必须用通俗化和浅近化的办法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形象地再现历史现象的内部结构或演变过程,这样才能使青少年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乐于接受理性的内容。
第四,是加深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积极性高的中学生稳定注意、认真听课能保持20—30分钟。现代心理学提出“积极性休息”的观点。所谓“积极性休息”也就是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发生依次的轮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重新分配。因为人在集中注意某个事物之时,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就会引起兴奋,而其他部位就暂时抑制。所以我们在课堂之中让学生学习的理性内容要适可而止,及时地替代以形象化、具体化的内容,或者两者相互交替进行,让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有利于提高45分钟的效益,帮助学生牢固而相对轻松地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

二、在教学中把历史的理性内容形象化的可能性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照片、地图,尤其是新编的高中教科书中大约90%的插图采用历史照片。这些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昔日的众多信息,使教学工作有可能更具生动性、直观性和历史感。我国历史悠久,有灿烂的文化遗存。各地有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等,更有不少的历史遗迹,还有历史老人和各种实物。这些都是最生动形象的直观的历史,让学生充分地去接触,更易他们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文史本是一家,史学的文学化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通过优美丰富的语言对历史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使已逝的过去变得丰富多彩,极具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另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特点的历史能用有声有色的手段表现出来。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近和感受历史。尤其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利用,更使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的内容能在课堂中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地再现,能够把学生带回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在教学工作中把历史理性内容形象化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运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历史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形象和历史概念,进而抽象概括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时候,必须借助于形象化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感知具体的历史知识,再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最终形成准确的概念。如:阐述法西斯主义这一概念,可作一个类比:法西斯主义就是吃人的魔王,是抢掠财物的大盗,也是一架制造战争的机器。这样学生对这个概念有了感性上的认识,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第二,利用古诗词,营造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动地认知历史,将教材中蕴含的道德品质成分内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
第三,运用想象的方法。历史课程中需要记忆一些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习上不小的拦路虎。为此完全可以用形象生动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难题,使学生茅塞顿开,并举一反三。如:广州起义有三位重要的领导人,学生易与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混淆,为此我让学生这样想象:一枝有“两片树叶”的小树枝,在严寒的冬天中毅然地“张”开了它的“叶”子,迎接阳光的到来。这样里面既包含了当时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社会背景,也包含了广州起义的时间,同时更可以记住张太雷、叶剑英和叶挺三位领导人。
第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图示以及一些教学挂图、实物、模型、各种音响设备等,让学生在这些生动直观的资料中搜寻信息,充分发挥想象,再进行分析处理,使深刻的历史认识在生动活泼中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例如,在讲述“洋务运动”这一章节时,我曾这样尝试过:让学生先看一段成立于上海虹口的江南制造总局录像,并定格于它的建筑。请学生思考从中能发现什么。经教师的点拨,使学生从它的封建传统建筑形式和西方大机器生产的内容极不协调中获得启发,进而探讨洋务运动的本质及其未来的命运。这样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从历史画面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教给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第五,通过让学生参观历史遗址、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以及请历史老人现场宣讲、口述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感性认识。如讲授“甲午战争”一节时,可配合参观镇海海防遗址,观看看电影《甲午风云》等,激发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真相的兴趣,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将历史的理性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把深奥的事理通俗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与体会,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均衡发展,开发智力,而且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意识,增强历史的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