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特殊教育 >关于世界历史电影在世界历史教学中运用查抄袭率怎么

关于世界历史电影在世界历史教学中运用查抄袭率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1-18 点赞:32748 浏览:1469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影视资源在高校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频繁使用,如何对其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被引入到高校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中,是对教材知识的影像化,发挥着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在世界现代史教学过程中,同时代拍摄的电影,与后来以历史回忆录的形式来加工创作的电影相比,不仅是大学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历史社会记录,是论证某一历史现象可资借鉴的史料。
关键词:电影 大学世界历史 教学辅助手段 历史社会记录
1672-1578(2013)01-0084-02
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和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被引入到高校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中。影视资源进入高校历史课堂后已显示出很强的教学优势,但要进一步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作用,还需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该问题陈一管之见。

1 历史题材电影的教学辅助作用

19世纪末世纪初,国外方法论派的历史学家就曾宣扬在教育系统中运用图像的种种好处,鲁迅在七十年前也讲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教的好,将来恐怕也要这样。相信终有这么一天,我们去用影视去开启历史之门,引领学生步入历史现场,用真正直白的影视资料去叙事,用更理性的思考来说史。”

2.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接受历史学科知识,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近些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成为创作热点,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充斥着银幕荧屏。为此,有研究者展开了历史题材影视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影视成为学生最初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观看影视占有 52%,相比听人讲和听广播掌握的历史知识极少;二是喜欢看戏说剧和历史正剧的学生占了八成。如此,把影视资料应用于历史教学, 充分发挥影视资料直观性、 生动性、 形象性特长,赋予知识传授一定的艺术色彩, 是一种“接学生地气”的教学方式,容易引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2.2历史题材影视信息的辅助,促进了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主流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是受大学生欢迎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历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有全方位的新的变革,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影视资料即是应对变革的有效途径。

2.3历史题材影视信息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利用历史题材影视信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发现问题,启迪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任何新闻,同时都是一种见解”,这是美国传播学者乔治·格伯纳曾说的话,在此我们将其引申为“任何历史,同时都是一种见解”。这种见解反映在历史叙事中,其典型表现便是人物评判的两极化标准和脸谱化描写,是非曲直、忠奸善恶在历史教材中明白晓畅,好坏成为我们儿时乃至成年后抹不去的判断人物事件的惯性标尺[3]。而不少影视历史力求采用非限制性的客观视点,一定程度上隐蔽了那种包含明显政治道德评价的主观立场,全方位、立体性地展示历史进程和人物活动,通过影视,引发更理性的对于历史人生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新精神。
另外,历史影视剧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往往有虚构的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于历史真实面貌的了解,从而也不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由于学生分不清什么是虚构加工的故事,什么是客观的,也就很难把历史当作一门科学来学习。因此,历史教师借此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历史影视信息与历史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考证和质疑的能力。

2 同时代拍摄的电影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电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与世界现代历史几乎是同步的。人类出于记录动态以及所有肉眼无法保留的图像而发明了摄像机,电影也因之诞生。当电影成为一个艺术门类后,其先驱者们就用影片——纪实的或虚构的——介入了历史。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影像被当做创建文献的工具,用视频来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历史又多了一种表现手段,电影具有了见证历史的功能。
实际上,20世纪初以来拍摄的所有影像作品积累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档案资料。尤其对现代史而言,通过影像这种新的语言形式对历史进行书写,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文献史料不足的现状,也使人们有可能重新发现被遮蔽的历史。鉴于此,在世界现代史教学过程中,同时代拍摄的电影,与后来以历史回忆录的形式来加工创作的电影相比,不仅是大学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且是一种可资借鉴的史料。
20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给世人留下深

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udooo.com

刻印象的,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外,就是英美式的改良式资本主义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三种制度的大角逐。鉴于电影的大众性以及其社会功能,无论是资本主义的、还是苏维埃的还是的,都希望把电影置于自己的掌控下。在公众眼里,电影不过是一项娱乐;在电影人看来则是艺术;但在当局眼里,电影应该发挥教育功能,它是工具;简言之,电影应该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即要“使统治阶级的权力合法化,倾向于重复肯定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观念和信仰即“统治阶级的观念和信仰”,而不是对他们进行挑战。”[4]俄国十月革命的导师列宁1917年说道“如果有朝一日电影落入老百姓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歌颂者手里,那么它将成为最强有力的启蒙工具”[5]。基于此,考察同时代拍摄的电影就成为了研究三种制度大角逐的一条有益的途径。
以美国为例。二战一爆发,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明确指示拍摄歌颂正义和美国价值观的影片。1939年美国有500部影片放映,其中:反日片一部《旭日背后》;反德或反纳粹片18部(十分成功的反纳粹片如《我所嫁的人》、《一个纳粹间谍的自白》);苏联片16部,反苏两部[6]。在美苏结成反法西斯联盟后,为证明与苏联结盟正确,美国华纳公司特意制作了两部褒奖苏联的影片《莫斯科使命》和《北方的星》。以电影为史料,考察德国希特勒兴起和纳粹政权的确立有分量的著述当属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1947年发表的著作《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克拉考尔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希特勒兴起之间的德国1000多部影片中的100部影片,从年代顺序着手,剖析出一些重要的、周期性的主题——暴政与混乱之间的抉择、造反的无益、中产阶级男性的不成熟和软弱。克氏认为,这些主题是1919-1933年一段时期社会—心理创伤的征兆,也是二十年代德国人民倾向于接受权威统治并将其作为唯一可行的解决国家问题的方式的无意识征兆[7]。

3 高校历史教学中影视作品运用的原则

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对教材知识的影像化,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历史学是一门客观性很强的学科,历史教学必须是严谨、 理性的。历史教师要认真把握各类影视资源的特征,要能够区分其不同类别及性质,仔细分析其史料价值的不同,在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影视资料后,要对所选资料内容的科学性、 思想性进行审视、 判断。第二,适度性原则。一要适时。运用影视资源时,应根据教学目的来决定播放的时机。二要适量。如果教师为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为了“影视”而影视,一味地贪长求全,对学生大量电灌 ,就会导致喧宾夺主,这样既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又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会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第三,互动性原则。运用影视作品进行历史教学不能单纯是放映电影,没有解释,没有讨论,也没有分析。观前应该形成问题意识,放映过程中要播讲结合,观后加以讨论并点评。
电影作为论证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的重要文献史料,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电影作为历史文献是有争议的。尽管电影的影像和声音、主题与故事最终都是从它们的社会环境中派生出来的,但并非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它是通过艺术手段的形式特性而获得的艺术家个性表现的产品。基于此,在利用历史文献时,排在首位的是国家档案,其次是报刊,再次是传记、地方史料和游记。二是,如何评估电影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存在方法论的争议。电影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主要在于电影对集体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正如罗伯特芒德鲁(Robert Mandrou)所言“20世纪人类的精神状态不但直接与电影相关,而且越来越不能脱离电影,可以说人类的精神状态就是电影的产儿,不管这里的电影是指其中的想象还是现实。”[8]问题在于评估电影的影响的研究方法——精神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都存在缺陷[9]。
综上所述,在世界现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在当下历史题材的电影被作为历史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的背景下,同时代拍摄的电影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且是在国家档案、报刊、传记、地方史料和游记之外,另一种理解和分析世界现代历史特定时期特定现象的重要文献史料。
参考文献:
叶永广.历史教学影视信息指南[M].上海学林出版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社,2005:2.
秦静.历史题材影视信息作为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宁波大学, 2008:12-13.
[3]柳敏.影视历史对历史教育的突破[J].影视教育,2008(12):63.
[4](美)罗伯特·艾伦.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李迅,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158.
[5](法])马克·费罗.电影和历史[M].彭姝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0.
[6](法])马克·费罗.电影和历史[M].彭姝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3-94.
[7](美)罗伯特·艾伦.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李迅,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188.
[8](法)克里斯提昂·德拉热.历史学家与电影[M].王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1.
[9](美)罗伯特·艾伦.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李迅,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203.
作者简介:赵启栋,男,1979年10月出生,山西平遥人,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